家兔选种,是指在家兔的繁殖过程中,选择生长发育好,生产性能优,遗传性稳定的优良公、母兔作种用,淘汰不符合选育要求的公、母兔,使整个兔群的优良性状,按照选育的要求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遗传并巩固下来。
1.家兔选种的方法
家兔选种的方法可使用个体选择法、家系选择法、多性状选择法等。
(1)个体选择法。是根据个体本身表型值的高低来选择种兔的方法,是对种兔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性状遗传力较高,个体本身有这种性能表现时,用个体选择效果较好。对于限性性状和活体难以度量的性状,个体选择法不适用。
进行个体选择时,不同经济类型的家兔应有不同的重点要求。毛用兔主要评定产毛量、兔毛质量、生长速度及体质情况;肉用兔主要评定生长速度、体型大小、肥育性能、屠宰率、肉的品质和饲料报酬;皮用兔主要评定毛皮质量、体型大小、生长速度和体质情况;兼用兔既要评定产肉性能,又要考虑毛皮质量,同时评定生长速度、体型大小、产肉性能、肉质好坏和毛皮品质。
(2)家系选择法。家系选择又称亲缘选择。就是以整个家系作为一个单位,选出家系均值较高的个体留作种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其表现型的好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果只根据个体选择,准确性较差,而用家系选择法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家系的基因型,所以选择效果较好。因此,应当在高产兔群中选择高产个体,不要在低产兔群中选择高产个体。
家系选择的主要形式就是系谱选择、同胞鉴定和后裔鉴定等。在现代家兔选育工作中,比较广泛采用的是同胞、半同胞测定。因为家兔利用年限短,进行产仔后的后裔测定,必然要等较长的时间。采用同胞、半同胞测定,就能在短的时间内得出结果,加速育种工作。
(3)多性状选择法。在实际育种工作中,为了使种兔的几个主要性状,如毛用兔的产毛量、兔毛品质、生长发育,肉用兔的产肉力、繁殖力、生活力等,都能符合理想型要求,通常采用多性状选择法。多性状选择大体上可分为4种方式。
1)顺序选择法:先把所要选择的性状,按生长发育所表现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一定的次序,然后一个性状一个性状依次选择。在第一个性状达到理想要求后,再选择另一个性状。这种方法适用于选择呈正相关的性状,如果所选性状呈负相关时,往往会出现此升彼降现象。
2)独立淘汰法:当同时选择几个性状时,先对所选每一个性状规定出最低标准。当各个性状都达到最低标准时就留种,其中某一性状达不到标准时就淘汰。这种方法能比较全面地照顾各种性状,但容易淘汰某些性状优秀的家兔个体。
3)指数选择法:选择时根据各个性状在经济上的重要程度,分别规定不同的加权值,然后根据各个性状的遗传力、群体平均值、个体表现值,综合计算出每个个体的选择指数值,选留指数高者作为种兔。
这种选择方法同时兼顾几个性状的选育,可以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特别是在长毛兔的选择方面。综合选择指数公式为
4)总分法:是对指数选择法的简单化处理。根据每个性状的优劣进行评分,将几个性状所得的分数累计,总分高者留作种用。
(4)阶段选择。生产实践中,为了方便操作,选出真正优秀的个体,常常按照家兔的生长发育过程,将上述的基本选种方法分阶段综合运用。
第一次选择,在仔兔断奶时进行。此时家兔的外形尚未长成,重点应以家系考察(系谱测定、同胞测定)为主,根据祖先的表现和同胞兄妹发育均匀度,适当结合断奶个体重及同胎重进行选择。选留优良种兔的后代,同胞或半同胞的生产性能突出,本身在同胎中的发育也较好。入选的个体要标上耳号,转入育群饲养,选择的数量要多于最终计划100%。在家庭养殖场或中小型的兔场中,为了避免家兔后代选配中发生近交,同一公兔的后代中选公不选母,或选母不选公。
第二次选择,在育种群中后备兔达到3~5月龄时进行。此时家兔本身发育已达到性成熟,应以个体外貌鉴定和断奶后生产性能鉴定为主。选择那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同时毛皮品质好、体貌发育正常的个体继续留在育种群,不合格者转入育肥栏或屠宰。选择的数量要多于最终计划的50%。
第三次选择,在育种群中后备兔繁殖一胎(批)后进行。按计划配种生产一胎(母兔)或一批(公兔),在后代断奶时进行。本次鉴定以后裔测定和繁殖性能鉴定为主,选留那些配种受胎率高、初生体重大、仔兔存活率高的种公兔或种母兔继续留在种兔群正式作种,数量按计划确定。
实践证明,选择后备种兔群,一定要从良种母兔所产的3~5胎幼兔中选留,开始选留的数量应比实际需要量多1~2倍,而后备公兔最好应达到10 ∶1或5 ∶1的选择强度。
2.家兔的选种标准
不同用途的家兔类型有不同的选种标准。
(1)肉用兔。选种标准见表6.1。
表6.1 肉兔选种标准
项目 | 标准 |
外貌特征 | 符合品种特征,无外貌缺陷,体质健壮,体型匀称,后躯发达,被毛光亮,眼大有神 |
胎平均产仔数 | 7~9只 |
断奶活仔数 | 6~7只 |
年平均产仔数 | 40~50只 |
仔兔初生胎重 | 400~500克 |
21日龄胎重 | 2 000~3 000克 |
30日龄断奶胎重 | 4 000~5 000克 |
70日龄体重 | 大型:2 000克以上;中型:1 800克以上 |
90日龄体重 | 大型:2 200克以上;中型:2 000克以上 |
周岁体重 | 大型:5 000克以上;中型:3 500克以上 |
0~90日龄生长速度 | 33~39克/天 |
0~90日龄饲料转化率 | (3.0~3.5)∶1 |
30~70日龄饲料转化率 | (2.88~3.15)∶1 |
0~70日龄饲料转化率 | 3.85 ∶1 |
屠宰日龄 | 70~80 |
屠宰率 | 全净膛:48%~52%;半净膛:52%~56% |
出肉率 | 胴体净肉率82%,脂肪率低于3%,后腿占胴体比例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