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猪衣原体病
    来源:辈宠网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引起肺炎、胸膜炎、关节炎、心包炎、睾丸炎和子宫炎等多种病型,后两种感染,常导致流产。常因菌株毒力,猪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症候群。

鹦鹉热衣原体行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生活,对链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北里霉素敏感。

【流行特点】

1. 病猪和潜伏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实验表明,用羊、牛及禽源衣原体分离株感染猪可引起猪衣原体病。定居在猪场的野鼠和野鸟可能被感染携带衣原体而成为自然疫源地,构成对猪场的威胁。

2. 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呈散发、地方流行性。

3. 本病的发生与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潮湿阴冷、饲料营养不全、饮水缺乏等因素有关。

4.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本病,尤其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

5. 猪群一旦感染本病要清除十分困难,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

6.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会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诊断要点】

1. 母猪流产: 多发生在初产母猪,流产率可达40%以上。妊娠母猪感染衣原体后一般不表现其他异常变化,只是在怀孕后期突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感染母猪有的整窝产出死胎,有的间隔地产出活仔和死胎; 弱产仔猪多在产后数日内死亡; 流产后分泌物恶露不尽,长达数日,个别母猪多次配种不孕; 足月顺产仔猪中个别表现体弱,吃乳困难,6~8日内出现呼吸困难,腹泻,关节肿胀,消瘦,衰竭死亡,治愈者生长发育缓慢。本病多表现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差,精子活力明显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

2. 肺炎: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患猪表现体温上升,无精神,颤抖,干咳,呼吸迫促,听诊肺部有啰音。从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进食较差,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率高。

3. 肠炎: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临床表现腹泻、脱水、吮乳无力,死亡率高。

4.多发性关节炎: 多见于架子猪。病猪表现关节肿大,跛行,患关节触诊敏感。有的体温升高。

5. 脑炎: 患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兴奋、尖叫,盲目冲撞或转圈运动,倒地后肢呈游泳状划动,不久死亡。

6. 结膜炎: 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仔猪和架子猪。临床表现畏光、流泪,视诊结膜充血,眼角分泌物增多,有的角膜混浊。

7. 病理变化:

(1)流产胎衣水肿、出血; 流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或胶样浸润; 颈、背、四肢皮下淤血、出血,色暗红。

(2)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斑)。腹腔内有多量红色积液,肺充血,肝、脾淤血、肿胀。患病种公猪睾丸变硬,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

(3)对衣原体性肺炎猪剖检,可见肺肿大,肺表面布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肺充血或淤血,质地变硬,在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

(4)对衣原体性肠炎仔猪尸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

8.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流产胎儿和病死仔猪肝、脾、淋巴结等,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阴性,科兹洛夫斯基法染色镜检无布氏杆菌; 姬姆萨染色镜检,镜下有多个紫红色针尖大小疑似衣原体原生颗粒。

9. 鉴别诊断: 对猪衣原体性流产的诊断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乙型脑炎、弓形虫病等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的疾病相鉴别。衣原体引起的仔猪肠炎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病相鉴别。衣原体引起的猪多关节炎与猪链球菌病相鉴别。

【防治方案】

1. 建立密闭的种猪群饲养系统: 由于衣原体拥有广泛宿主,采用密闭饲养系统可有效防止其他动物(如猫、野鼠、狗、野鸟、家禽、牛、羊等)携带的疫源性衣原体的侵入和感染猪群。

2. 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严格把好工作区大门通道消毒、产房消毒、圈舍消毒、场区环境消毒的质量,以有效控制发生衣原体接触传染的机会。对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5%来苏儿或2%苛性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1次/天,连续消毒7天。加强产房卫生工作,以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

3. 建立和实施猪群的衣原体疫苗免疫计划:

(1)对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种猪场,要给适繁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以防感染,确保向商品猪场或市场提供无衣原体感染的健康种猪。

(2)在阳性猪场,对确诊感染了衣原体的种公猪和母猪予以淘汰,其所产仔猪不能作为种猪; 未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应及时接种衣原体疫苗。

(3)商品猪场对繁殖母猪群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在每次配种前1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免疫1次; 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 淘汰发病种公猪。未发病的猪可应用猪衣原体灭活苗紧急免疫接种。

(4)免疫方法: 公猪第1次肌内注射3毫升,7天后再注射1次; 怀孕母猪每间隔7天注射1次,共2次,每次肌内注射3毫升;空怀母猪配种前30天和15天各免疫接种1次,每次肌内注射3毫升;仔猪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每次肌内注射2毫升。

4.药物预防和治疗: 可选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等进行猪衣原体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可肌内注射1%土霉素1毫克/千克,连续治疗5~7天; 对怀孕母猪在产前2~3周,可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在流行期,可将四环素或土霉素添加于饲料中(300克/吨),让猪采食,进行群体预防。

5. 病原监测: 对新引起的猪要隔离检疫,观察是否感染衣原体,阳性者不得混群饲养; 在种猪群发现疑似衣原体病病例,要及时采病料冷冻送检有条件的兽医诊断实验室做病原诊断,对确诊的阳性种公猪和母猪要及时淘汰处理,其后代要跟踪监测,不宜作为种用。

【专家提示】

1. 药物预防和治疗时,为了防止出现抗药性,要合理交替用药。

2. 彻底清除流产死胎、胎盘及其他病料,并深埋或火化。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