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诊断是通过查看病猪的临床表现、体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发病史等异常变化,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判断出疾病发生的本质,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症状是猪在发病时的外在表现,我们掌握正确诊断方法的目的,就是要透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以便建立正确的诊断。
建立正确的诊断,必须经过一定的步骤且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1. 猪病诊断方法的建立: 建立诊断,就是对疾病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判断则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建立诊断的方法,通常采取论证诊断法和鉴别诊断法。
(1) 论证诊断法: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一种客观事物的真实性。论证诊断法,就是对在猪病检查中所搜集的症状,分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按照主要症状设想出一个疾病,再把临床上所见的主要症状与所设想的疾病互相对照印证,如果用所设想的疾病能够解释主要症状,且又和多数其他症状不相矛盾,便可得出结论而建立诊断。
一般有经验的兽医,都使用论证诊断法,因为此法比较简便,尤其当症状暴露得比较充分或出现综合症状和示病症状时,运用论证诊断法就比较适宜。反过来,如果症状暴露得不够充分,或缺乏临床经验又不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则以鉴别诊断法为宜。如果只是随便提出一个疾病就建立诊断,难免会造成错误。
(2)鉴别诊断法: 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或疾病比较复杂,找不出可以确定诊断的依据来进行论证诊断时,可采用鉴别诊断法。其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一个主要症状(如呕吐) 或几个重要症状,提出多个可能的疾病,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比较近似,但究竟是哪一种,须通过相互鉴别,逐步排除可能性较小的疾病,逐步缩小鉴别的范围,直至剩下一个或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此种诊断法就叫做鉴别诊断法,也叫排除诊断法。
在提出待鉴别的疾病时,应尽量将所有可能的疾病都考虑在内,以防止遗漏而导致错误诊断。但是,考虑全面并不等于漫无边际,而是要从实际所搜集的临床材料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来提出病名。一般是先想到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因为这些病的发病率高; 然后还要想到少见病和稀有病,特别是与常见病、多发病的普遍规律和临床经验有矛盾时,更应注意。
在实行鉴别诊断时,主要根据所提出的疾病能不能解释病猪所呈现的全部临床症状,是否存在或出现过该病的固定症状与示病症状,如果提出的疾病与病猪呈现的临床症状有矛盾,则所提出的疾病就可以被否定。经过这样的几次淘汰,可筛选出一个或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如果用一个疾病不能解释所有的症状,就可能存在着并发病或伴发病。
(3)论证诊断法与鉴别诊断法的关系: 临床上,一般是先用鉴别诊断法,后用论证诊断法,但也有先用论证诊断法的,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人的临床经验来决定。为了求得诊断的准确性,对于用鉴别诊断法得来的诊断,最好再通过论证诊断法加以证实,两种诊断法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不论用哪种方法建立的诊断,都必须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经常加以审查。因为疾病的病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在此过程中有的症状消失,有的症状出现,或在此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观察疾病,修正诊断。
2.猪病诊断的程序: 猪病诊断的建立通常分三个步骤进行。
(1)调查了解病史,搜集临床症状:调查病史就是对猪只过去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解。完整的病史对于建立正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要得到完整的病史资料,应全面、认真地进行调查,同时要克服调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避免造成诊断上的错误。
对于建立正确的诊断,除调查病史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病猪进行细致的检查,全面地搜集症状。搜集症状要依据疾病的发展进程随时观察和补充,因为每一次对病猪的检查,都只能看到疾病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变化,只有综合各个阶段的变化,才能获得对疾病较完整的认识。在搜集症状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及时归纳,不断地做大体上的分析,以便发现新线索,一步步地提出要探索检查的项目。具体来说,在调查病史之后,要对猪场主或饲养员讲述的材料进行分析,以便大体确定可能是普通内、外科病,或是传染病与中毒病,然后在一般检查、系统检查、特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之后,及时归纳与小结,为最后的综合分析做准备。
(2)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 临床工作中,所调查的病史材料或临床症状,都是比较零乱和不系统的,必须进行整理归纳,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或按各系统进行归纳,这样才便于发现问题。此外还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区别主要的和次要的、局部的和整体的、特殊的和一般的,还要注意考虑它们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彼此有无矛盾。只有把由一般检查所搜集到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和相应的特殊检查的结果进行纵横剖析,连贯起来思索、分析各种检查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提出正确的诊断。
所以,对于复杂的临床症状,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抓住主要矛盾,从相互联系中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不放过一个微小的细节,才能避免诊断错误。
建立诊断,就是对病猪所患疾病提出病名。这一病名,应能指出患病器官、疾病性质和发病原因。要想提出恰当的病名,建立比较正确的初步诊断,除了上面所说分析症状应注意的几个关系外,还要求能够善于发现综合症状或示病症状,最后再运用论证诊断法或鉴别诊断法,建立初步诊断。在建立诊断时,首先要考虑常见多发病,注意猪的年龄、地区和环境条件等。如3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发大肠杆菌病,2~4月龄的幼猪多发副伤寒,在某些传染病流行地区首先要考虑这些传染病,土质含氟过多的地区要考虑氟中毒,缺硒地区要考虑硒缺乏等。
(3)实施防治,验证诊断: 在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全面客观地搜集病史、症状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加以整理、建立初步诊断之后,还须拟订和实施防治计划,并观察这些防治措施的效果,以此验证初步诊断的正确性。一般地说,防治措施显效的,证明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无效的,证明初步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要重新认识,修订诊断。
综上所述,从调查了解病史、搜集临床症状到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直至实施防治、验证诊断,是认识疾病的三个过程,这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调查了解病史、搜集临床症状是认识疾病的前提; 分析症状是揭示疾病本质、制定防治措施的关键;实施防治、观察效果是验证诊断、纠正错误诊断和发展正确诊断的必须过程。如果搜集症状不全面,或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根据片面的或主、客观相分离的症状作诊断,必然要犯片面性的或主观性的错误; 如果对搜集到的症状主次不分、本质不明,那么对疾病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无法深入到本质; 如果建立初步诊断之后就万事大吉,不去验证,那就无从纠正错误的认识,不能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