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服法
口服是奶牛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它是将药物通过盛器投入口腔,再由动物自行咽下进入胃内的一种临床给药方法。本法适用于大剂量但刺激性不太强、适口性较好的药物的投服。
(1)投药方法 一只手捏住鼻中隔向上抬起牛头,使牛头与脊背等高。拒绝捏鼻中隔的牛只,可用手抬高下颌予以固定。一只手持投药器(专用的投药塑料瓶或矿泉水瓶),从嘴角插入并轻轻向内、向后顶压,牛自动张开口腔。将瓶口伸至舌中部,缓缓投入药液。
(2)注意事项 ①直接经口投药时,投药后要用双手将上下颌闭合一会儿,待牛只吞咽再重复操作。②如果牛只出现咳嗽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使牛头向下片刻。
2.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为皮下有脂肪层,其中的毛细血管稀疏,故吸收较缓慢,一般10~15min才开始呈现药效。凡刺激性不大的注射液,如疫(菌)苗、血清等均可采用。每一注射点不得注射过多的药液,如药液过多则应分点注射。皮下注射一般采用较细的针头。
(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较薄而皮下组织较疏松的部位,如颈部或股内侧。
(2)注射方法 注射前要进行必要的保定,局部剪毛,消毒。术者以左手捏起局部皮肤,使其成一皱褶;右手可持注射器,由皱褶的基部穿入。一般可刺入2~3cm(如针头刺入正确则可较自由地拨动),注完药液后,拔出注射器,局部消毒处理。
(3)注意事项 ①针头不宜刺入肌层。②尽量避免应用刺激作用过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如磺胺注射液等不宜做皮下注射。
3.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内血管较丰富,药液吸收较快,一般刺激性较强、吸收较难的药液,如水剂、乳剂、混悬剂和油剂等多采用肌内注射。
(1)注射部位 应选择肌肉丰厚、无大血管和神经干的部位,如颈侧、耳后、臀部等。
(2)注射方法 注射前要进行必要的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术者以左手抚摸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使其与皮肤呈直角,迅速刺入肌肉,一般刺入深度为2~4cm;刺入后立即改用左手持注射器,以右手推进注射器手柄,将药液挤入肌肉。注完后,拔出注射器,局部消毒处理。
(3)注意事项 ①把针头垂直、快速刺进肌肉内适当深度。为防止针头折断,刺入时的用力方向应与针头的方向平行一致;针头刺入后,应留1/3在外面,以防折断时无法拔出。②需长期做肌内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③水合氯醛、氯化钙和水杨酸钠等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不适宜肌内注射。
4.静脉注射
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内,可使药物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当然其排泄速度也快,而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常用于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九一四、水合氯醛等)、大量补水或急需奏效的药物的给药。
(1)注射部位 牛的颈静脉清晰可见,便于操作,故静脉注射部位多采用颈静脉。
(2)注射方法 药液不太多时可用50~100ml的注射器推注;药液多时,则应采用输液瓶(500~1000ml),并将胶管连接于较粗的针头上进行滴注。为便于观察注入速度和排出液体中的气体,胶管中央应装置有滴注管。目前多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管。
(3)注意事项 ①对于需迅速发生药效的药物以及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时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一般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注射完,如保留麻醉药的给药、注射高浓度葡萄糖等。当药液容量较大,维持时间较长时可采用静脉滴注(“输液”)。静脉滴注的目的:一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脱水、出血、休克等;二是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呕吐、腹泻、饮食减少或废绝、手术后等;三是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机体康复;四是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解毒、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五是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这类产品注射量较大,故应为无热原溶液。②进针后有血液从针头滴出,表明注射针头已刺进静脉,若局部肿胀、牛只疼痛不安,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③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注意可能出现的沉淀、混浊、变色等异常情况。④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观察体征及病情变化。⑤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而发生静脉周围炎或坏死。
5.乳房给药
乳房给药主要用于不严重的乳房炎或结合全身疗法给药。
(1)给药方法 ①用温的清洁水洗净乳房,挤净患区炎性乳汁。②用70%酒精棉球擦拭乳头与乳头末端,轻轻将导乳针从乳头口插入。③将吸好药液的注射器接通导乳针,慢慢地将药物推入乳房内。也可将青霉素、链霉素用蒸馏水30~50ml稀释,吸入注射器内,再注入乳房内。④药液注完后抽出导乳针,用70%酒精擦拭乳头,轻轻地按摩乳头和乳房。
(2)注意事项 ①操作时应保定好奶牛,防止牛踢;②药液以50~100ml为宜,药量不应过少;③每次注射药物时,必须洗净乳头,挤净炎性乳汁,再缓缓注药;④每天2~3次,每挤完1次,随即注入1次。
6.腹腔注射
由于腹腔容积较大可容纳较多的药液,腹膜上又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作用也很强。因此,在临床上腹腔注射常代替静脉注射进行补液或用于腹腔疾病(如腹膜炎、盆腔炎等)的局部给药。进行腹腔注射的药物必须无刺激性,药液渗透压要接近等渗或等渗,大量注射时药液应加温至接近体温。
(1)注射部位 牛可采用侧卧保定,于腹正中线左侧或右侧,距耻骨前沿10~15cm局部剪毛,消毒。
(2)注射方法 术者以左手把握牛的腹侧壁皮肤并拉向一侧,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2~3cm。更换为左手持注射器,右手推动注射器手柄将药液缓缓注入腹腔。注完后拔除注射器,使局部皮肤复位,进行消毒处理。
(3)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注射前后进行消毒。
7.气管注射
气管注射主要用于气管和肺部疾病的治疗,是将药液经气管环直接注入气管内的一种特殊的给药方法。
(1)注射部位 在颈上部正中线上,两个气管环之间。
(2)注射方法 牛可采用仰卧保定或侧卧保定,使前躯稍高于后躯,局部剪毛,消毒。术者以左手固定气管,右手持注射器对准注射部位垂直刺入。刺入后缓缓注入药液,注完后拔出注射器,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3)注意事项 ①病牛头颈伸直并略抬高;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会引起动物剧烈咳嗽,不宜做气管内注射;③注入药液量不宜太大,一般不要超过20ml,注入速度宜缓慢;④注射前应将药液加温至接近体温,以减轻刺激,为避免咳嗽,可先注入2%普鲁卡因(奴佛卡因)2~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