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由大肠杆菌埃希菌属的致病菌株引起。发病表现多样,包括脐炎、肝周炎和心包炎、气囊炎、关节炎和滑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出血性肠炎等,是目前养禽业的头号细菌性传染病,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多种家禽均易感,其中以感染鸡、鸭和火鸡较多见。
(2)3~6周龄雏鸡易感。
(3)传播方式为垂直和水平传播,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脐带、皮肤创伤和交配等途径。
(4)本病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如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大、营养不良、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诊断与剖检】
(1)脐炎:病雏精神沉郁,病雏虚弱,打堆,少食或不食,水样腹泻,腹部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脐孔闭合不全呈蓝黑色,有恶臭味,死亡率达10%以上。
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全,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
(2)肝周炎和心包炎:临床最常见,3~7周龄的肉鸡多发,死亡率通常为1%~10%,出现继发或并发感染时呈现较高的死亡率。病鸡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鸡冠暗紫,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肝脏肿大、浆膜表面有黄色纤维渗出物,严重的病例肝被一层纤维素性膜包裹,有的病例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斑。心包膜肥厚、混浊,心包膜外包一层纤维素性和干酪样物质,严重的和心肌粘连。脾脏充血肿胀,可见到小坏死点。
(3)气囊炎:病鸡食欲明显减少,逐渐消瘦,一般表现有明显的呼吸嗓音、咳嗽和呼吸困难并发异常音。剖检可见胸腹等气囊壁浑浊增厚、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4)关节炎及滑膜炎:病鸡跛行或卧地不起,键鞘或关节发生肿胀。关节腔内有浑浊或纤维素性的关节液。
(5)全眼球炎:病鸡减食或废食,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眼前房有黏液性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
(6)卵黄性腹膜炎:母鸡减产或停产,腹部下垂,不愿走动,消瘦死亡。卵巢破裂坠入腹腔,引起腹水及肠系膜粘连。
(7)出血性肠炎:病鸡严重消瘦,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剖检可见肠黏膜出血、溃疡,严重时在浆膜面即可见到密集的小出血点。肌肉皮下结缔组织、心肌及肝脏多有出血,甲状腺及胰腺肿大出血。
【实验室诊断】
(1)细菌分离:将新鲜病料接种麦康凯、伊红美蓝培养基,可获得单个存在的菌落。
(2)细菌鉴定:根据菌落形态、培养特性、染色特征、生化试验可以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血清型鉴定可以通过特异的分型血清进行O抗原和K抗原鉴定。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免疫接种】目前市售的商品油佐剂灭活菌苗多采用常见的3个血清型(01、02和078)菌株混合制成。菌苗需注射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1月龄以下的鸡皮下注射0.5毫升,1月龄以上的鸡皮下注射1毫升。
【药物预防】选择敏感药物提前投用,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应注意对抗菌药物的选择。选用黄连、黄岑、黄柏、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等中草药进行预防,也有一定效果。
【治疗】常用药物有氟苯尼考、丁胺卡那、安普霉素、头孢噻呋、第三代氟喹诺酮类等。基于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时最好先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然后确定治疗用药。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症状类似】大肠杆菌与沙门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都可引起雏鸡的卵黄囊感染,但大肠杆菌继发脐带炎多见。大肠杆菌病与滑液囊支原体、葡萄球菌病、沙门菌病和鸡病毒性关节炎等都能引起关节炎的发生,但大肠杆菌多与上述病同时发生或继发感染,原发性比较少见。
【病变类似】大肠杆菌病与支原体病均能引起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但大肠杆菌病同时还可看到肠道炎症变化。如单纯大肠杆菌感染,病变侧重于心包炎和肝周炎。如单纯支原体感染病变侧重于气囊炎。如二者混合感染,则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存在。
【混合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大肠杆菌易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症状和病变更加趋于复杂化,临床应注意鉴别。
【免疫失败】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不同地区存在的菌株血清型常常不同,造成疫苗免疫效果较差。采用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菌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疫苗使用效果较好。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某种鸡场饲养品种为艾维茵,饲养数量有8 000套。从引种后60天开始发病。病初病鸡表现眼睑和脸部肿大、流泪、怕光、有失明感、精神萎靡、采食减少、有下痢,并排绿白色稀便等。经土霉素、氯霉素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发病率达15.8%,死亡率2.6%。
【分析】本病例诊断较为困难,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大肠杆菌引起的眼球炎。由于大肠杆菌有广泛的耐药性,所以必须经药敏试验后才能选择好的药物诊疗。
【案例二】某种鸡场20周龄AA父母代肉用种鸡3 000余只发生的神经症状为主的大肠杆菌病,死亡率占发病的3%,共计死亡100余只。该种鸡场的技术员曾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D3及喹乙醇等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疫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解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脑型大肠杆菌病。
(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头部肿胀,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呈典型的“观星状”;有的表现头向后翻滚,后坐站立不稳;最后呈角弓反张,头颈伸直,跳翻腹部向上,痉挛死亡。
(2)剖解变化:头部肿胀,头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有的病鸡瞎眼,眼骨有干酪样渗出物,小脑严重水肿,大脑有点状出血。严重的呈斑块状,其他内脏器官无特征病变。
【分析】大肠杆菌病20~45日龄肉鸡多发,常见的有卵黄炎、脐炎、气囊炎、急性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肉芽肿、全眼球炎及卵黄性腹膜炎,20周龄鸡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症状的脑型大肠杆菌病属罕见。本病例的临床症状很像维生素B1缺乏症,极易引起误诊。
【案例三】某养殖户饲养的400只106日龄七彩山鸡发生一种以拉绿白色稀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及死亡为主要特征,以心包炎、肝周炎、肠炎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发病率为46%,死亡率为9%。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微生物学检查,诊断为鸡的大肠杆菌病。经用硫酸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等药物,治疗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
【分析】这是一份七彩山鸡发生大肠杆菌的典型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