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日本蚕业
书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蚕业卷    来源:辈宠网

据《日本书记》载,公元199年日本自中国传入蚕种,迄今已有1 700年以上的历史。开始,养蚕是中国移民的特有产业,以后作为纳税品和交易的媒介商品,受到日本当局的奖励和保护,逐渐成为日本农家的副业。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自然条件、民族风俗等原因,养蚕业在日本各地发展起来,成为传统的生产事业。又由于日本人民爱穿以丝绸为原料的和服(亦称吴服、唐服),养蚕业同日常生活紧密配合,从而使日本蚕业具有民族的特点。

1868年到1937年的70年间,是日本养蚕业兴旺发达的时期。明治维新以后,海外贸易发展。蚕茧和生丝产量迅速增长。1900年产蚕茧103,000吨,丝7,080吨; 1930年产茧399,000吨,丝42,600吨,居当年世界产茧丝量的首位,创历史最高水平。1865~1935年的70年间,生丝和丝织品输出值占日本总输出值的30%以上,养蚕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945年以后,世界人造纤维生产迅速发展,蚕丝消费量在西方迅速下降,日本经济濒于危机,养蚕业也受到很大影响。1963年以后,生丝输入大于输出。1973年石油能源危机发生后,养蚕业便一蹶不振。到1979年,日本生丝消费年需要量达2.64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1.6%,占日本衣料纤维总消费量的1.7%,平均每人年消费量239克,是世界人均年消费量的17倍。但1979年日本生丝产量仅1.62万吨,需要大量进口,所以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丝进口国。

70年代以来,每千克茧的生产成本从1970年的1,200日元增加到1981年的1,800日元。1982年每个劳动日的报酬,种植农作物平均是7,940日元,养蚕却只有3,072日元,大大削弱了养蚕生产者的积极性。1982年日本有13.88万养蚕农户,相当于1970年的35%; 桑园面积11.3万公顷,为1970年的71%;养蚕189万盒,只相当于1970年的一半。60年代以来每公顷桑园产茧量始终徘徊在675千克上下(1968年最高,达750千克,1982年仅563千克)。1968年产茧12.1万吨,1982年仅6.335万吨。80年代初,日本农业总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养蚕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1980年日本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5.6%和29.5%,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2位。

除北海道外,日本各地都有养蚕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海、近畿、四国、九州等温暖地带养蚕业剧减。80年代主要产地是东山、关东的内陆地带及东北地区的南半部。群马、福岛、埼玉、山梨、长野等5个县的产茧量占全国的67%。养蚕时期南北不一,大体上在5~10月。1年中养蚕次数1~7次,以4~5次的为多,占50%以上。夏秋蚕多于春蚕。平均每户蚕农有耕地约1.33公顷,年产1吨茧以上的大农户不到20%,多数是中、小农户。1983年桑园总面积为10.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2%。桑园土壤主要是冲积土、火山灰土,也有红黄壤。海拔1 000米以下、坡度在8度以内的桑园占69%,其中海拔100米以下的占45%。17世纪多栽培山桑系统的市平、赤木等品种,一直持续300年左右。1874年从中国浙江省引进鲁桑,迅速推广,1925年前后栽培面积达180万亩。1950年以后,主要栽培品种是白桑系统的一之濑、改良鼠返及鲁桑系统的大岛。60年代,一之濑的栽培面积达50%以上。桑树栽植形式有普通桑园、间作桑园以及速成密植桑园等。大蚕用桑园占96%,其中70%春秋兼用,20%夏秋专用,6%春蚕专用。树龄多在3~20年间。树型以无干(占73%)和中干(占24%)养成为主。每年生产桑苗3 000~4 000万株,繁殖多用嫁接法(占50%以上)和压条法(占30%以上)。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以关东、东山地区为高。病虫害发生较多的是天牛、纹羽病、北方的干枯病、南方(九州)的萎缩病等。7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肥减少,劳动力不足,桑园管理粗放,单位桑产茧量下降。

1934年日本政府颁布原蚕种管理法,对养蚕生产用品种及蚕种生产实行国家管理。蚕种采取原原种、原种、普通种三级生产。杂交种(普通种)由民间蚕种公司或场生产,80年代年生产蚕种为200万盒左右。

国家的蚕业管理机构是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及都府县农政局的蚕丝课。国家和部分县设有蚕丝(业)试验场,进行蚕业科学和技术研究。东京农工大学等3所专业大学设有蚕桑专业;九州大学等3所综合性大学也有蚕学专业或教研室。各都府县设有专门管理蚕种和桑苗的蚕业取缔所、专管收茧和检定的茧检定所、培养蚕业指导员的普及员养成所等。各县还设有蚕业技术指导所,进行新技术普及推广,市町村或农场有蚕业普及员指导农家养蚕。

为了发展蚕业生产,政府每年支付蚕业振兴费、蚕丝技术指导费等(1982年为47亿日元)。另外,养蚕者、蚕种生产业者、桑苗业者、制丝业者等还组织各自的组合或协会,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重要的蚕业团体有蚕丝恳谈会、大日本蚕丝会、蚕丝砂糖事业团、绢业协会、制丝协会、蚕种协会、全国养蚕农业协同组合连合会等。

20世纪以来,日本蚕业科学和技术发展迅速,生产水平显著提高。60年代以前主要反映在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率方面,60年代以后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 优良蚕品种的不断育成和推广,出丝率不断提高,建立科学的防病技术措施,使蚕病害控制在2%以下。此外,改进栽桑技术, 实行1年多次养蚕;改进蔟具, 建立茧检定制度,提高原料茧品质等也是重要因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有: 推广强健性蚕品种,彻底消毒,稳定蚕作,普及小蚕共育,改进养蚕设备,普及全年条桑育和省力化饲育装置,改进上蔟方法,应用机械采茧,改进桑园管理 (用拖拉机或小卡车运桑叶) 等。每100千克茧的劳动时间,从60年代的535小时减少到80年代的200小时左右(见表)。

1900~1980年日本蚕业生产水平比较表

5年平均桑园面积
(万公顷)
饲养蚕种
(万盒)
茧产量
(万吨)
生丝产量
(万吨)
公顷桑产茧量
(千克)
鲜茧出丝率
(%)
公顷桑产丝量
(千克)
1900~1904
1955~1959
1975~1980
31.0
18.6
13.3
1,117
399
260
9.9
11.4
8.3
0.726
1.884
1.722
318.8
630.0
711.8
7.3
16.9
20.7
23.4
100.8
126.0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