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生产足量且品质优良的牧草种子的过程。牧草种子是建设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原的物质基础。
世界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都建立了强大的牧草种子产业,成为重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和输出国。中国从1978年以来,牧草种子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到1989年全国有牧草种子基地33万多公顷, 年产牧草种子2 500多万千克。连同各地分散生产的牧草种子,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国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地改良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牧草种子生产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成立全国及地区性的牧草种子生产管理机构,如种子公司,种子贸易协会,种子生产者协会, 种子鉴定委员会等, 负责组织协调牧草种子的生产、鉴定和贸易。②建立牧草种子生产体系,按照育种家种子,基础种子,登记种子和合格种子的生产程序组织牧草种子生产。③实行牧草种子生产专业化,建立专业化生产牧草种子的国营或私营农场或农户, 根据合同生产牧草种子。④根据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划定种子生产区,集中生产一种或几种牧草种子,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质量。⑤重视对牧草种子生产有关的农业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制订, 并严格执行牧草种子检验制度。⑥对牧草种子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牧草种子的质量。
种子田的选择 牧草种子生产的土地选择, 应以开旷、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灌良好、肥力中等、杂草较少的土地作牧草种子田。还要根据牧草不同授粉方式和不同级的牧草种子对隔离距离的要求进行布局。虫媒异花授粉豆科牧草隔离距离为1 000~1 200米,风媒异花授粉禾本科牧草400~500米,以防止天然杂交引起生物学的混杂。自花授粉牧草隔离距离30米,以防止机械混杂。种子田面积大,隔离距离则可适当减少。各主要种子生产国对育种家种子和基础种子的隔离距离要求最为严格, 登记种子和合格种子的隔离距离可以减少, 但也要按有关种子生产规程执行。为了防止混杂,作为种子田的地块,播种前的2~3年内不应种植同种不同品种的牧草或不易区别的牧草, 最好是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轮作。
种子田的播种 一般多是单播, 不采用保护作物播种,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加结实率,提高种子产量。根据不同牧草种类采用45~90厘米宽行条播或60厘米×60厘米穴播。播种量比用作大田饲草的用量减少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由于单株营养面积较大,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促使形成大量生殖枝,增加繁殖系数,提高种子产量。豆科牧草播前应接种根瘤菌。
种子田的管理 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杂去劣、人工辅助授粉等内容。①施肥和灌溉。是提高牧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为牧草种子的产量决定于单位面积上的生殖枝数、穗数、小穗数和小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而这些因素又与养分和水分的供应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施用磷钾肥。除施足底肥外,还要有追肥,可在分蘖、拔节、抽穗和开花期结合灌溉进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应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因为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氮肥只在苗期或早春返青后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弱时施用。磷钾肥可用作基肥,也可用作追肥,或叶面喷施磷肥,在现蕾、开花期进行。微量元素硼可促进子房形成、花的发育和花蜜数量,对豆科牧草种子生产有重要作用,可作根外追肥,每公顷用量3. 75~4. 5千克。②去杂去劣。杂草不仅与牧草争夺水肥和阳光,其籽实如混入牧草种子中直接影响牧草种子的使用价值。一些恶性杂草,如豆科牧草种子田里的菟丝子,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同时牧草的不同品种或与该种牧草相近不易区分的杂株都应及时挖出。杂草或杂株过多,超过规定标准,该种子田就不能再作为采种用。③人工辅助授粉和放养蜜蜂。是提高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授粉率、结实率,增加种子产量的有效措施。在禾本科牧草大量开花时, 可由两人牵一绳索或线网从草丛上部掠过,促使花粉传播,让牧草充分授粉。豆科牧草种子田可在开花期每公顷配置4~5箱蜜蜂, 使牧草充分授粉, 可提高种子产量35%~50%。
种子收获 多年生牧草播种当年生长发育较慢,不能形成种子或种子产量极低,一般不采收种子。第二年或第三年才能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当禾本科牧草种子70%~80%达蜡熟期,豆科牧草70%~80%荚果变成褐色即可刈割,在田间或场院晾晒,干后脱粒。也可在禾本科牧草种子达完熟期,豆科牧草种子70%~80%荚果变成褐色时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脱粒。由于许多禾本科牧草开花期较长,成熟期不一致,成熟种子又容易脱落;一部分豆科牧草不仅成熟期差异较大,豆荚也容易炸裂脱粒, 收获不及时或收获方法不当都会造成很大损失,降低种子产量。因此,每一种牧草的适宜收获期不同,应根据牧草种类、种子成熟及脱落特性,天气条件等来确定最适当的收获期和收获方法。在较大面积的种子田用简单的收获机具或人工刈割, 速度较慢,可适当提早刈割,以避免因收获不及时引起严重落粒或因天气变化而造成严重损失。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速度快, 效率高, 收获期可适当延后。
种子的干燥 是安全保存种子的必要条件, 种子的干燥可减弱种子内部的生化活动过程, 加速种子的后熟,抑制种子害虫和有害微生物的发展,从而改善种子的品质,提高种子质量。干燥的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是利用日光曝晒、通风、摊晾等方法降低种子含水量。通常用人工或机械刈割后使种子留在植株上在田间自然干燥,过一段时间即可脱粒。脱粒后的种子如湿度仍较高,要继续晒干,使其达到规定的含水量。用收割机直接收获脱粒的种子湿度较高,要立即晾晒。人工干燥是利用鼓风机对种子鼓风,加速空气流动,使种子干燥。也可用电热烘干机烘干。根据种子含水分高低采用30~45℃的温度,种子湿度大宜用较低温度,种子湿度小则可用较高温度。也可分两次进行干燥,先用较低温度使种子水分降低,然后用较高温度使种子降至规定的安全含水量以下。禾本科牧草种子含水量不得高于11%~12%,豆科牧草种子不得高于12%~13%。
种子的清选 新收获的牧草种子,含有很多杂质,为了提高种子的净度,保证种子有较高的种用价值,有利于种子安全贮藏,经脱粒干燥的种子,在入库前还必须进一步清选。清选用的机械类型很多,根据种子的大小、形状、长度、比重、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分别用各种型号的筛子筛选, 或用各种机械如风选机、气流式分选机、圆盘分选机、滚筒分选机、震荡式分选机、螺旋分选器、磁力清选机、电力清选机等进行清选。
种子的贮藏 牧草种子从收获到再次播种, 一般都要经过一定的贮藏时间。贮藏方法和贮藏条件对种子的寿命有很大影响。降低种子含水量,使种子处在低温低湿条件下,是安全贮藏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则。入库贮藏的种子一定要保证达到安全贮藏的含水量以下,并要经过清选分级。种子库应建立在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土质要坚实, 建筑设施要通风干燥、能防湿隔热、防鼠防鸟、工作方便。种子可散装贮藏或袋装贮藏。贮藏期间,注意调节库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种子含水量和发芽率,以及种子堆内温度、病虫害发生情况,防除鼠害和鸟害,才能保证贮藏种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