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的一个属(Melilotus Mill.),又名甜车轴草、甜三叶草、金花草、香苜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亚洲温带地区,栽培历史有2 000余年。美洲、非洲、大洋洲早已引种,是美国、加拿大重要的豆科牧草和绿肥。中国古代有作药用和香料的记载, 1922年引进栽培,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及长江流域,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绿肥、牧草之一。草木樨属有20余种,前苏联、欧洲约有12种,中国有6种,广泛栽培的种有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和细齿草木樨。
草木樨株高1~3米。根系发达,具根瘤。茎直立,分枝性强。三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叶缘全部有粗缺刻,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小花短柄,有40~80朵。荚果卵圆形,不开裂,有皱纹, 内有种子1~2粒, 种子长圆形, 黄或黄褐色, 全株含有香豆素(cumarin),影响适口性。白花草木樨含量最高, 细齿草木樨含量最低 (表)。
不同种草木樨香豆素含量
草木樨种 | 株高 (cm) | 香豆素含量占干物质的% | 生育期 | |
茎 | 叶 | |||
白花草木樨 黄花草木樨 细齿草木樨 | 77~97 80~90 97~115 | 0.48~0.59 0.45~0.63 0.013 | 1.77~1.82 1.45~1.64 0.037 | 分枝期 分枝期 分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