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将建筑、结构、工艺、设备、施工、材料、造价等各方面因素做统一考虑,科学制订一个完整的方案。
(一)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猪舍满足建筑功能,符合猪的生长、生产需要,并创造良好的环境。
1.猪舍长度 猪舍长度主要与换气率相关,过长的猪舍,气流速度换气率达不到要求,长度应基本一致,不宜过长,以45~60米为宜,最长不宜大于80米。猪舍过长会给排污、饲喂和机械清粪带来不便。
2.猪舍宽度 舍宽与舍高和舍内自然透光角相关,应有利于建筑、采光、通风及保温,一般猪舍的宽度在8~10米,最宽不超过15米。
3.猪舍高度 舍高与温度、通风、保暖等都有关系。一般猪舍檐高2.8~3米。顶高4.2~4.5米。
(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
猪舍建设要正确选择和运用当地建筑材料,猪舍的建筑用料尽量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约劳动力、节约能源材料和资金,因地制宜,减少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做到猪舍坚固耐用,建造方便。
(三)利用成熟技术、提高技术含量
猪舍既要运用先进科技,又要兼顾实际使用效果,尽量利用推广开来的成熟技术,不但降低了风险,减少维护成本,又利用了科技进步的成果。如果盲目推崇最新的高科技,忽视自身猪场实际情况,建出不适用的猪舍,隐患众多,代价惨重。
(四)猪舍美观、符合总体规划、满足生产要求
猪舍是总体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能满足生产功能外,还要尽可能做到协调统一,外观漂亮。美观的猪舍能给人好的感觉,提升猪场的品位,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五)建筑要求
1.排列 猪场的建筑按彼此的功能不同,要求在考虑猪舍的防疫、防火、通风、光照要求的前提下,其猪舍排列尽量总体布局紧凑,节约建筑用地。猪舍一般平行整齐排列。如果猪舍栋数不多时,可以一行排列。当栋数较多时,可两行、三行排列或四列排列。合理的布局要结合现场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排列方式。就猪舍的建筑形式来讲,现代化猪场一般以单元或生产线排列猪舍,可分为单排式、双排式或多排式等。
2.间距 猪舍的间距在生产中非常重要,关系到猪场占地面积大小,猪舍之间的距离要在满足防疫、防火、通风、日照的前提下,还能尽量节约土地,布局紧凑。同时猪舍不应靠得太近,否则猪舍的通风会相互妨碍。也有相互传染疾病的危险。
(1)防疫要求:猪舍防疫要求不能小于15米。
(2)排污要求:为有效排出猪舍内有害气体和粪便,猪舍的间距不能太小。一般不小于5~8米。
(3)采光要求:由于猪舍的高度一般不超过6米,所以猪舍的间距不能小于6米。
猪舍的间距多少合适,一个较好的经验法则是猪舍之间所留空地至少要等于单个猪舍宽度。大型猪场是以防疫为主,不小于12米。
3.建筑形式 猪舍的建筑形式多样,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分为坡式、拱式、半钟楼式等。也可使用塑料大棚养猪,应结合当地气候。目前广泛采用坡式(单坡式和双坡式)。
(2)按墙的结构分: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①开放式:猪舍三面设墙,一面无墙,通风采光好,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受外界影响大,较难解决冬季防寒问题,此类猪舍以专业户多见;②半开放式:猪舍三面设墙,一面设半截墙,其保温性能略优于开放式,冬季若在半截墙以上挂草帘或钉塑料布,能明显提高其保温性能,适用于中小型猪场;③封闭式:封闭式猪舍四面有墙,墙上留有门和窗。猪舍的通风、光照、温度等都靠人工控制。这种猪舍保暖效果好,便于控制舍内环境,相对投资较大。
4.基本结构 猪舍由地基、地板、墙壁、屋顶、地面、舍门、窗户、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地基:地基做得好坏关系到猪舍的坚固程度和使用年限,猪舍一般都要求使用25年以上,地基要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一般猪舍地基要求挖深1米左右,过冻土层,遇到活土地段要追深,并打好底层,铺宽0.5~0.8米,10厘米厚的C15混凝土。这样能保障猪舍的承压。保证舍内外高差不低于30厘米。
(2)地板:地板是猪舍的主要结构,是直接和猪接触的重要部分。好的地板可以增加种猪使用年限,减少蹄部疫病发生,提高养猪效益。同时地板又关系到舍内空气质量、卫生状况、温度等很多因素。目前使用的地板有铸铁地板、高强度塑料地板和水泥地面。猪舍水泥地板要求坚固、耐用,坡度合理,不积水,也不能太光滑,以免摔伤猪;也不能太粗糙,不利于冲洗粪便和打扫卫生、防滑等。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3)墙壁:墙是猪舍与外部空间隔开的主要外围护结构,不但是主要的承重结构,还对舍内环境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北方猪场的墙体冬季散热的热量占整个猪舍失热的40%左右。所以墙要求坚固、耐用、抗震、防水、防火、抗冻保温。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砖多为环保空心砖,离地0.8~1.0米水泥抹光面。这样便于清扫、消毒。
(4)屋顶:屋顶是猪舍上部的重要外围结构,起到防止漏雨、防风、保温和承重的作用。屋顶的保温与隔热作用比墙还重要。因为舍内上部空气温度高,屋顶内外实际温差大于外墙内外温差,所以屋顶对猪舍建筑很重要。现在使用较多的理想屋顶材料为聚苯乙烯双层铁板保温板。具有结构轻便、光滑、防火、耐用等优点,相对价格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小型猪场也可以用石棉瓦或水泥预制平板做房顶。如果用石棉瓦或水泥预制板时要加15~20厘米厚的土或其他物品以利保温、防暑。
(5)舍门:猪舍的门主要由外门和内门组成。外门主要用于猪的转群、运送饲料兽药、清扫粪便以及人员进出等。起到舍内和外界隔离的作用,一般每栋猪舍在两端都要用外门,外门可用1.5毫米厚的镀锌铁板焊接,分为单扇和双扇两种。内门主要设在舍中间,方便转群。猪舍外门一般高2~2.2米,宽1.5~2米。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
(6)窗户:窗户的功能是保证舍内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也是失热的重要部位,在我国北方地区建设猪舍一定要考虑到巨大的温差,做到两者兼顾。新型猪舍目前广泛在大猪舍和肥育猪舍采用大窗,这样不但节省建筑成本,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和光照来控制舍内环境,经济好用。传统猪舍可以设前后窗。窗口长1米,高1.2米,下框距地应为1米左右。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7)粪尿沟:粪尿沟是猪舍建筑的重要部分,以往容易忽视其重要作用,设计合理的粪尿沟能够快速干净地排出污物,减少对猪的污染,同时又方便生产操作。开放式猪舍要求粪尿沟设在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舍内两侧,粪尿沟做成暗沟,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坡度一般为5%,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20厘米宽。上沿宽、下沿窄,沿宽1.5~2厘米,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8)舍内通道:猪舍内要布置净道和污道,净道在猪舍中间用于运送饲料和人员工作,净道一般宽1.2~1.5米;污道在两边用于打扫卫生、清理和运输粪便,污道一般宽0.8~1.0米。在入舍处要设置消毒池。便于对出入猪舍的人员和车辆物品消毒。
(9)舍内辅助间:舍内辅助间可以设在猪舍一侧,也可以设在猪舍中间,辅助间一般为两间,一个为值班室,一个为贮存生产物资的房间,一般存放饲料、常规药品、舍内生产工具等。辅助间地坪都要高于猪舍自然地坪。防止舍内粪尿和冲洗水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