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十三、猪衣原体病
    来源:辈宠网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猪群引起不同症候群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各年龄段猪发生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心包炎、结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公猪还发生睾丸炎和尿道炎。

衣原体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紫外线可杀灭衣原体,常用消毒药都有效。

衣原体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在室温下10天,完全丧失其感染力,56 ℃ 25分钟,70 ℃ 5分钟,100 ℃ 15分钟被灭活;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杀死衣原体,衣原体在0.5%石炭酸溶液中24小时,5%石炭酸3小时,2%来苏儿5~10分钟,2%氢氧化钠溶液2~3分钟,1%盐酸溶液2~3分钟,75%乙醇溶液1分钟,0.1%甲醛溶液24小时可被杀灭。

(一)流行特点

近些年来,猪衣原体病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规模化猪场流行比较普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可感染本病,尤其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更为敏感,育肥猪在本地的平均感染率在10%~50%。由于大批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以及适繁母猪群不育空怀,已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群一旦感染本病,康复猪群可长期带菌,猪场内活动的野鼠和禽鸟是本病的自然散毒者;带菌的种公、母猪则成为幼龄猪群的主要传染源,种公猪可通过精液传播本病。所以隐性感染种公猪危害性更大。病猪可通过粪便、尿、唾液(飞沫)、乳汁排出病原体。流产母猪的流产胎儿、胎膜、羊水更具传染性。在大中型猪场,本病在秋、冬流行较严重,一般呈慢性经过。持续地潜伏性传染是猪衣原体病的重要流行病学特征。

(二)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不同患病器官表现症状各异。

1.母猪流产:本病多发生在初产母猪。妊娠母猪感染衣原体后一般不表现出其他异常变化,只是在怀孕后期突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感染母猪有的整窝产出死胎,有的间隔地产出活仔和死胎;所产弱仔多在产后数日内死亡。

2.种公猪衣原体感染:种公猪患本病多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精液品质差,精子活力明显下降;母猪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流产死胎率明显升高。

3.肺炎: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患猪表现体温上升、无精神、颤抖、干咳、呼吸迫促,听诊肺部有啰音。从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进食较差,生长发育不良。

4.多发性关节炎:多见于架子猪。病猪表现关节肿大、跛行,患关节触诊敏感,有的体温升高。

5.肠炎:多见于断奶前后的新生仔猪。临床表现腹泻、脱水、吮乳无力,死亡率高。

6.脑炎:患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兴奋、尖叫,盲目冲撞或转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不久死亡。

7.结膜炎: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仔猪和架子猪。临床表现畏光、流泪,视诊结膜充血严重,眼角分泌物增多,有的角膜混浊。

(三)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流产母猪的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斑),流产胎儿身体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和肿大。患病种公猪睾丸变硬,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

对衣原体性肺炎猪剖检可见肺肿大,表面布有许多出血点和出血斑;有的肺充血或淤血,质地变硬,在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分泌物。

对衣原体性肠炎仔猪尸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有的红染,肝、脾肿大。

对多发性关节炎病例局部剖检,可见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充血或出血,关节腔内渗出物增多。

(四)诊断

猪衣原体病是一种多症状性传染病,对其诊断除了要参考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外,主要依据实验室的检查(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予以确诊。实验室检查程序简述如下:

1.无菌采集新鲜病料:病料主要包括流产母猪有病变的胎衣,流产胎儿的肝、脾、肺及胃液,公猪精液,肺炎病例的肺、肝,肠炎病例的粪便及内脏,结膜炎病例眼分泌物棉拭子,脑炎病例的大脑,各类病例猪血清,并及时送到有条件的兽医诊断实验室检查。

2.触片染色:用各种病料做触片(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待涂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5分钟,用姬姆萨染色30~60分钟,用pH 7.2的PBS液或蒸馏水冲洗,晾干镜检。在油镜下可见衣原体原生小体(EB)被染成紫红色,衣原体网状体(RB)被染成蓝紫色。

3.血清学检查:检测衣原体抗体的血清方法主要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IHA)试验、免疫荧光(IF)试验、琼脂免疫扩散(AGID)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国际口岸检疫动物衣原体血清抗体的经典方法为CF和IHA。

4.分离培养:病料接种兔血琼脂平板培养,观察菌落并鉴定。

5.病原分离:将镜检发现有疑似衣原体颗粒的无杂菌污染的病料用灭菌生理盐水或PBS 1∶4稀释,1 000~2 000转/分离心30分钟,在4 ℃冰箱过夜后取上清液接种≥7日龄发育良好的鸡胚,每胚0.4毫升卵黄囊内接种,蜡封蛋壳针孔,置37~38.5 ℃温箱孵育。收集接种后3~10日死亡的鸡胚继续传代直至接种鸡胚规律性死亡(接种后4~7日内死亡),感染滴度达108ELD50/0.4毫升以上。初次接种分离时,有的菌株不致死鸡胚应再盲传3~4代,接种鸡胚仍不死亡且镜检未发现疑似的衣原体颗粒者,可判为衣原体感染阴性。对已污染的病料研磨粉碎后,用含链霉素(1毫克/毫升)和卡那霉素(1毫克/毫升)的PBS液1∶5稀释,2 000转/分离心30分钟,取其上清液同样速度再离心,连续3次,取末次离心上清液4 ℃冰箱过夜后接种7日龄鸡胚以分离培养衣原体。要注意供分离培养衣原体的鸡蛋应来自无衣原体感染且喂不加四环素族抗生素饲料的健康鸡群。

(五)综合防治措施

1.种猪场:对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种猪场,要给适繁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每年免疫1次,以确保向商品猪场或市场提供无衣原体感染的健康种猪。在阳性猪场,对确诊感染了衣原体的种公猪和母猪予以淘汰,其所产仔猪不能作为种猪。

2.商品猪场:每年对种公猪和繁殖母猪群用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免疫1次,连续2~3年;应淘汰发病种公猪;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母猪和仔猪应及时用四环素族抗生素类等敏感药物治疗。流产胎儿、死胎、胎衣要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用2%~5%来苏儿或2%氢氧化钠等有效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加强产房卫生工作,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消灭猪场内的野鼠和麻雀。对新引进的猪只要隔离检疫,阳性者不得混群饲养。

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衣原体流产灭活苗对猪群进行免疫,其程序如下:

种公猪:皮下注射,2毫升/只,每年免疫1次。

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皮下注射,2毫升/只,每年1次,连续2~3年。

3.药物预防和治疗:鹦鹉热衣原体对链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泰乐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金霉素、竹桃霉素、北里霉素敏感。

 可选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进行猪衣原体的预防和治疗。饲料内添加氟苯尼考粉1 000克/吨,连用5~7天,间隔1周再用5~7天。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肌内注射1%土霉素1毫升/千克体重,连续5~7天;对怀孕母猪在产前2~3周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以预防新生仔猪感染本病。为了防止出现抗药性,要合理交替用药。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