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胚胎丧失继续生存能力的现象。通常特指胎生动物在胎儿器官形成之前发生的死亡。各种家畜普遍存在。卵子受精后,胚胎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死亡,大多发生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 此时正处于母体妊娠识别即胚胎和母体之间建立化学通信联系的关键时期。由胚胎发育为胎儿(器官形成)之后的死亡称胎儿死亡(fetal mortality)。胚胎死亡和胎儿死亡共称产前死亡 (prenatal mortality)。
母畜妊娠初期,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总有一些胚胎死亡,造成妊娠中断。其中一部分是淘汰不良基因型个体(遗传缺陷的胚胎)的自然选择过程。胚胎死亡是影响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母畜正常发情配种而未受胎,其中相当多并非卵子未受精,而是受精后胚胎在发育早期即死亡,致使受胎率明显低于受精率。家畜的胚胎死亡率大约为25%~40%。猪是多胎家畜,胚胎死亡较常见。牛羊怀双(多)胎时死亡现象比怀单胎时为多。当家畜处于不良生活条件下或恶劣气候环境中、营养缺乏或受疾病侵害时,胚胎死亡更严重,成为繁殖率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孕的原因。屡配不孕的母畜, 不是受精失败, 就是由于胚胎死亡所致。
胚胎死亡的诊断和检查 胚胎死亡后即被母体吸收,在日常管理中不会被觉察,这一点和流产不同。家畜发生流产时, 胎儿被排出体外, 容易发现和识别。
检查胚胎死亡的直接方法, 是在配种后不同时间剖腹或用腹腔镜查看子宫内胎儿的发育情况和数目,据此作出粗略判断。一般情况下,如果母畜配种后,经过比正常周期更多的时间又重新发情,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正常的长周期, 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胚胎早期死亡。绵羊胚胎在12天以前,牛胚胎在16天以前死亡,黄体如同正常周期时的寿命一样发生退化,发情周期不会延长,发情的时间规律不变。如胚胎死亡在上述时间以后,则要在死亡的胚胎完全被吸收之后,黄体才发生退化,母畜才能重新发情,故发情周期延迟。因此,当发现母畜发情周期延长时,可以推想有胚胎死亡现象发生。当绵羊怀双胎时,如一个胚胎死亡,妊娠继续进行,无返情表现,故无法根据发情周期的变化判断胚胎死亡。母牛妊娠早期亦可应用直肠检查法触诊子宫, 根据胚泡原先存在而后来消失判断胚胎死亡。
猪怀多胎,一般情况下,少部分胚胎死亡,不会影响妊娠的正常进行。胚胎死亡对发情周期的影响决定于胚胎存活数和发生死亡的时间。胚胎数目对能否存活至关重要。胚胎数太少,不足以维持妊娠,因胚胎生产的激素不足,母体妊娠识别发生障碍,子宫的溶黄体物质继而引起黄体退化, 最终导致胚胎死亡。
马在配种后经过一个月以上又重新发情, 很可能是胚胎死亡的结果。实践中,配种后20~30天间经直肠检查,确诊有胚泡存在,但后来返情,胚泡亦不复存在, 这种现象并不少, 证明胚胎死亡的发生。
胚胎死亡的发生时期 由于各种家畜的胚胎发育速度、期限、胎膜结构和附植时间不同,胚胎死亡的多发期亦有差异。牛、羊、猪较早, 马较晚。
母牛的胚胎死亡,多发生在排卵后8~16天之间,即当胚泡孵出开始变长至开始附植之际, 一般不会影响发情周期的改变。由此可以认为,母牛情期受胎率一般为50%~70%,另外30%~50%未受胎者,有一部分是由于胚胎死亡所致。
绵羊发生在排卵后9~15天,此时胎膜由卵黄囊转变为尿囊膜。
猪的胚胎死亡,三分之二以上发生在8~16天,此时正是胚胎在两子宫角之间的迁移时期, 使两角内胚胎数大致相等并在此时占据固定位置。
马的胚胎死亡大多发生在受精后的25天~36天之间,此时妊娠黄体退化,辅助黄体正在形成,这是马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两种黄体的交替,孕酮的分泌亦发生变化,致使子宫环境不甚稳定,且马胚胎有较长的游离时期,附植较晚和附植的持续时间较长,故胚胎死亡时间相对较晚。
胚胎死亡的原因 胚胎死亡有三方面的原因, 即母体、胚胎和二者之间的互作关系。母体方面的原因影响所有胚胎,结果是胚胎全部死亡。胚胎方面的原因只影响个别胚胎,其他胚胎仍能继续发育。在母体不适情况下,往往只有少数较强壮的胚胎存活。影响胚胎死亡有诸多因素。
遗传因素 近亲繁殖是导致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亲繁殖不但受精亲合力低, 胚胎生命力亦较弱,即使能发育至出生,往往也不能存活。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不易存活。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识别期间, 胚胎内分泌和母体内分泌之间的互作发生障碍,致使黄体溶解,继而胚胎死亡。发育不全的胚胎,其内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结果黄体退化,妊娠即告终止。母体自身的生殖内分泌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运转混乱,激素分泌失调,特别是雌激素和孕酮的失衡,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导致附植前死亡。
泌乳因素 泌乳期内胚胎死亡见于牛、羊、马等家畜,其原因可能由于子宫抵抗机制的效能降低之故,或由于泌乳应激和子宫内膜尚未完全恢复。母猪泌乳期内不会发情受胎, 但如在泌乳期第七天实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妊娠9~20天间,胚胎死亡严重。泌乳对胚胎发育的有害作用可能在于妨碍胚胎的附植。
营养因素 一般情况下, 长期低营养水平和特异营养成分的缺乏不但降低排卵数和受精率, 而且也会导致胚胎死亡。猪高营养水平虽能增加排卵数,但胚胎死亡也相应增加。绵羊也有类似情况。母猪配种后如适当限制饲量,可以减少胚胎死亡。放牧地上的牧草如含有大量的雌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混乱,最终造成胚胎死亡。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来自母体的内环境 (胚胎的直接环境)和母体的外环境两个方面。子宫容积和胚胎数目密切相关。每一胚胎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发育, 因为胎膜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子宫可利用空间和血液供应情况的影响, 胚胎数量增加将降低每一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从而限制了胎膜的发育,最后导致胚胎死亡。由于胚胎拥挤而致死亡常见于牛、羊怀双(多)胎和母猪胚胎数过多时。当牛、羊两子宫角各有一个胚胎时, 或猪的胚胎在两子宫角间的迁移活动使两角胚胎数均衡分布时,可以减少胚胎死亡。这说明每一胚胎拥有一定空间的重要性。
母体的外环境对胚胎虽是间接影响, 但高温、闷热、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和使役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胚胎死亡。高温情况下,热应激的干扰后果严重,母畜在炎热季节时的受胎率降低, 其原因即在于此。
母畜年龄 初产和怀胎5次以上的母猪和母羊的胚胎死亡率较高。母牛年龄对胚胎死亡似无明显影响。老年母马胚胎死亡可能与子宫松弛有关。
免疫学因素 胚胎在母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受到排斥而致死。这种免疫不亲合性可阻断受精,也能影响胚胎的发育。在牛和猪,已证明某些血型和血液中的某些转铁蛋白与胚胎死亡有关。
公畜因素 胚胎死亡原因中有一部分来自父畜。精子携带的遗传物质、精子质量、精子和母体之间、精子和卵子之间以及胚胎(含有精子成分)和母体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亲合性都会影响胚胎的生命力和发育。母牛用高繁殖力的公牛配种, 配后不孕往往是胚胎死亡所致。而用繁殖力低的公牛配种,母牛不孕是由于受精失败或胚胎死亡。猪精液常温保存三天以上授精,胚胎易死亡。
疾病因素 生殖器官的感染和形态结构上的异常, 全身性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都能直接或间接对胚胎产生影响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