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PCV)感染相关的,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猪皮炎、肾病综合征。该病主要侵害5~16周龄的仔猪,引起仔猪渐进性消瘦、呼吸急促或困难、腹泻、贫血、皮肤苍白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导致断奶后与生长期的猪生长迟缓及高死淘率,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引起PMWS和PDNS外,PCV-2还可以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和仔猪腹泻及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等疾病,统称为PCI相关疾病。本病为OIE规定的二类重要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易感动物是猪,感染后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多发于4~8周龄的猪,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为2%~20%,死亡率一般为10%~60%。PCV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而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则可能是PCV在繁殖猪群中的主要传播途径。
【临床诊断】
(1)断奶后仔猪的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6~16周断奶仔猪表现为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呼吸系统多发性炎症、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蓝色的皮下出血点,特别是最后一对乳头呈淡蓝色。有些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划动,最后因衰竭死亡。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表现体温微高至正常,主要从后肢和臀部开始出现中央为黑紫色,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
(3)仔猪先天震颤症(CT):主要表现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不住乳头,因仔猪吃奶不足表现昏睡、低血糖症,最后衰竭而死。要与缺硒、猪伪狂犬病,单纯的由于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以及猪瘟感染相区别。
【剖检】
(1)PMWS: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呈苍白色,可见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出血肿大、支气管黏脓性炎症引起的肺部表面散在隆起的胶状硬块。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切面结构致密、灰白色或见出血。
(2)PDNS:除有皮肤表现外,双侧肾肿大到原来3~4倍,颜色苍白,表面有出血点,切面多汁并伴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肿大、肝脏呈橘黄色外观,心脏肥大。肺脏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病变,病变部变硬,呈灰红色或灰白色。
(3)繁殖障碍:检验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胸腹腔积水,心脏扩大成苍白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点(白斑肾)。
【实验室诊断】
(1)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的分离,证明病原的存在,也可以用血清学方法诊断。
(2)实验室诊断通常取发病猪肺、脾、淋巴结和肾等病理组织样品,制成组织悬液接种于PK-15细胞,分离纯化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常用的病原学诊断程序。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可直接采用PCR方法或原位杂交技术(ISH)进行快速诊断。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将被用来确定组织或器官中的病毒或核酸。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利用PK-15细胞分离病毒,含有病毒的细胞再用PCR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
【鉴别诊断】PCV-2感染可导致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病猪的病死率提高,可达25%~40%。该病要注意和蓝耳病、非典型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区别。肠系膜淋巴结的显著肿大、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肝炎不同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及猪瘟。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对感染和疑似感染猪场彻底清理,每周用2%~3%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舍内外、猪圈地面和墙壁,1小时后用清水把猪圈地面和墙壁冲净,每周一次。然后喷雾消毒6天,每天1次,彻底清洁卫生,定期灭虱,消除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阉割、剪齿、断尾、打号或注射要严格消毒。平衡饲料营养,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
【治疗】目前对PCV感染尚无很好的治疗措施。对严重先天性震颤的仔猪,如果饲养员给于哺育饲喂的帮助,将大大提高存活率。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是诊疗失误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常见的混合感染有:
(1)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猪圆环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混感,猪圆环病毒与伪狂犬病病毒混感,猪圆环病毒与猪瘟病毒混感,猪圆环病毒与猪细小病毒混感,猪圆环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感,猪圆环病毒与猪流感病毒混感等。
(2)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有猪圆环病毒与链球菌混感,猪圆环病毒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感,猪圆环病毒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感,猪圆环病毒与猪副嗜血杆菌混感等。
(3)猪圆环病毒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有猪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混感,猪圆环病毒与弓形体混感等。
(4)猪圆环病毒与其他病毒、细菌等多重混感。在临床上较常见的有猪圆环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三重感染,猪圆环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链球菌、猪附红细胞体四重感染等。
对于临床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等复杂病例,必须到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得到确切病因。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某猪场病猪主要表现发热(40.5~41.6℃。甚至高达42℃),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眼结膜潮红、微黄染,后期苍白,并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有的病猪腹泻似黄痢,粪便带血,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死亡率在50%以上,甚至高达100%。剖检主要变化是四肢、耳尖及腹下淤血或出血,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皮下水肿、黄白色胶冻样浸润;骨骼肌色淡、微黄;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胀、苍白;肺脏边缘充血、出血,个别肺尖叶肉样改变;脾脏肿大、质软,边缘有点状出血;心肌有条纹状坏死,心内外膜有点状瓣血,心包积液,呈淡红色;肾脏肿大,被膜下有点状出血,肾盂积液;膀胱壁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肠黏膜出现多量出血斑块,甚至出血性肠炎变化。猪群经过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分析】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混感案例,采用针对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