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鸡新城疫
    来源:辈宠网

新城疫(ND)也叫鸡瘟或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发病急,感染率和死亡率高,有时高达100%,给养鸡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病原】

病原为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黏病毒I型,与其他副黏病毒(Ⅱ-Ⅸ型)同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的腮腺炎病毒属(原为副黏病毒属)。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单克隆抗体检测证明不同NDV毒株间存在微弱的抗原差异。

N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酸碱的耐受力较强,在pH值2和pH值10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Na2CO3和NaOH的消毒效果不稳定,而大多数去污剂能迅速将其灭活。

NDV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性不同,而且差异很大,一般分为速发型病毒株(包括速发嗜内脏型、速发嗜神经型和速发嗜肺脑型)、中发型病毒株和缓发型病毒株。速发嗜内脏型新城疫(VVND),可使所有年龄的鸡发生最急性或急性、致死性疾病,通常见有消化道出血性病变。速发嗜肺脑型新城疫(VPND),可使所有年龄的鸡发生急性,通常是致死性疾病,以出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特征。中发型新城疫(MND),为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低致病性形式,死亡仅见于幼雏。缓发型新城疫,有轻度或不显性的呼吸道症状。无症状型或缓发嗜肠型新城疫,主要是肠道感染。

【流行病学】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可以通过呼吸道排出含有病毒的大小雾滴、颗粒。易感鸡吸入或接触而引起感染,大多数禽类在感染NDV的过程中,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食入粪便可引起感染,这可能是无毒力的肠型NDV及鸽变异株的主要传播方式,感染鸡不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环境中感染性病毒的存活能力较强,其存活时间长短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许多野鸟健康带毒,是另一重要感染来源。

NDV的宿主范围很广。鸡、火鸡、珍珠鸡及野鸡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其中以鸡的感受性最高,其次是野鸡。水禽不能自然感染,但也可从鸭、鹅、天鹅体内分离到病毒。水鸟抵抗力最强,群居鸟最敏感,它们作为带毒宿主在NDV的传播中起了很大作用。

【症状】

1.典型新城疫 潜伏期一般为3~5天。人工感染潜伏期36~72小时。主要特征是发热、呼吸困难、严重腹泻、浆膜和黏膜出血、出血性纤维性坏死性肠炎,伴随神经症状,产蛋鸡出现明显的产蛋下降。

(1)最急性:多见于本病流行初期和雏鸡,通常出现个别雏鸡突然发病、死亡,不表现典型症状。

(2)急性:体温升高达43~44℃,精神不振,卧地或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产蛋鸡产蛋下降或停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黏液性鼻漏,口角常流出多量黏液,发出怪叫。粪便稀薄,黄白色或黄绿色,有时混有血丝。部分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站立不稳、扭颈、转圈、腿翅麻痹。1月龄以内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

(3)亚急性及慢性:大多数由急性转变而来,症状与急性相似,但相对轻微,表现神经症状的较多,病鸡部分康复,部分经10~20天后死亡。

2.非典型新城疫 非典型新城疫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形式,多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张口呼吸,有“呼噜”声,咳嗽,口流黏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成鸡产蛋量突然下降5%~12%,临床表现以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为主。

3.强毒型新城疫 发病率50%~100%,死亡率高达30%~50%。鸡群突然大量发病,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水样下痢,排黄绿色稀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扭脖观星状。采取I系紧急注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上升。蛋鸡则表现产蛋严重下降、呼吸困难,排黄绿色稀粪,发病率高。

【病变】

1.典型新城疫

(1)最急性:一般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

(2)急性:本型病变最具特征性,病鸡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口腔内有多量灰白色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的稀薄液体,气管黏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整个肠道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最严重。病程长的肠黏膜可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食道和腺胃交界处常有出血带或出血斑、出血点,并可见条状或小米粒大的黄白色坏死灶。腺胃黏膜水肿、乳头及乳头间有出血点,有的有溃疡和坏死。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黏膜上可见出血和溃疡,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直肠和泄殖腔黏膜充血、条状出血。慢性感染鸡卵巢出血、坏死,有的卵泡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脑膜充血或出血,脑实质没有眼观变化,但病理学上呈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3)亚急性和慢性:病变较轻,有的病鸡可见卡他性肠炎,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有的病鸡腺胃有少数出血点,小肠黏膜有纤维素性坏死,直肠黏膜多见出血,喉头黏膜和气管环出血等。

2.非典型新城疫 病变较轻,可见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气管有不同程度环状出血等。

3.强毒型新城疫 雏鸡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腺胃点状、带状、片状出血,小肠黏膜出血、岛屿状溃疡,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喉头和气管黏膜环状出血等。产蛋鸡可见小肠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条纹状出血,气管黏膜环状出血等。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通过血清学实验检测抗体的均匀度和比较发病前后间隔10~14天血清的新城疫抗体效价,以及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毒力测定实验或基因测序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轻度腹泻的鸡群,很容易被误诊为传支、慢性呼吸道病。

【防治】

理论上ND的预防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足以抵抗病毒的感染,但ND的免疫保护水平受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弱毒疫苗株的性质、免疫程序等因素的影响,疫苗接种鸡群存在低免个体,仍然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加强隔离消毒措施,认真落实饲养场动物防疫综合措施,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保障家禽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也是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必须引起重视。饲养场条件过于简陋,饲养场过密,使得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中NDV广泛存在而且病毒数量大,是非典型ND和强毒ND发生的重要因素。

1.搞好疫苗免疫 首先选择适宜的疫苗和恰当的使用方法,如Ⅳ系疫苗适合首免,采用滴鼻、点眼的免疫方法,Ⅰ系苗适合加强免疫,一般采用注射的方法。油苗品种较多,有单苗和多联疫苗,质量差别较大,尽可能选用低联疫苗或浓缩多联疫苗。灭活疫苗和活疫苗的联合应用,能较好维持鸡群的HI抗体效价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为了有效防止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在HI抗体水平低于6log2时,立即采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2.发病后的对策 一旦发生疫情,对病死鸡深埋,环境消毒,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雏鸡可用Ⅳ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中雏以上可以肌注Ⅰ系疫苗,或Ⅳ系或克隆30疫苗4倍量饮水。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