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第三节 维生素E-硒缺乏 症
    来源:辈宠网

维生素E(VE)和硒(Se)在动物体内存在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二者缺乏常常同时出现。维生素E-硒缺乏症又名白肌病,是鸡的一种因缺乏维生素E或硒而引起的营养代谢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肌营养不良,出血和坏死。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临床上主要见于2~4周龄的肉用雏鸡。患病鸡发育不良,生长停滞,日龄小的雏鸡发病后常引起死亡。

一、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1)制粒过程中高温高湿,饲料长期储存,发霉或酸败,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等,均可使维生素E遭受破坏,活性消失。

(2)饲料搭配不当,营养成分不全。

(3)环境中有重金属污染,影响硒的吸收。

【临床诊断】

(1)脑软化症:主要见于1~2周龄的肉用雏鸡。病鸡减食或不食,运动失调,头向后方或下方弯曲,有的两肢瘫痪、麻痹。

(2)渗出性素质:临床上见于2~4周龄的肉用雏鸡、蛋雏鸡,主要表现拉稀,消瘦,喙尖和脚蹼常局部发紫,有时可见肉雏鸡腹部皮下水肿,外观呈淡绿色或淡紫色。

(3)肌营养不良:主要见于青年鸡或成年鸡,生长发育不良,拉稀,消瘦。成年母鸡的产蛋率、孵化率降低,胚胎发生早期死亡;种公鸡生殖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睾丸萎缩,精子数减少或无精。

【剖检】

(1)脑软化症的病雏鸡,可见脑颅骨较软,小脑发生软化和肿胀,表面常见有小点出血。

(2)渗出性素质病鸡,可见头颈部、胸前、腹下等皮下有淡黄色或淡绿色胶冻样渗出,胸、腿部肌肉常见有出血斑点,有时可见心包积液、心肌变性或呈条纹状坏死。

(3)肌营不良的病鸡,可见全身的骨骼肌肉色泽苍白、贫血,胸肌和腿肌出现条纹状灰白色坏死。心肌变性、色淡,呈条纹状坏死,有时可见肌胃也有坏死。

【实验室诊断】主要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可见大、小脑血管明显充血,神经细胞变性。

二、防治要点

【防治原则】日粮营养全面,新鲜不霉变。

【预防】注意鸡饲料日粮中添加足够量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通常每千克饲料添加2.5毫克硒或2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或者加入0.5毫克的硒和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同时应注意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禁止饲喂霉变、酸败的饲料。

【治疗】发病鸡群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毫克的硒和2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脑软化病可用维生素E油或胶囊治疗,每只鸡每次250~350国际单位。渗出性素质可每只肌注0.1%亚硒酸钙生理盐水0.05毫升。白肌病可于饲料中添加0.2毫克/千克亚硒酸钠,同时0.1%蛋氨酸饮水。

三、诊疗失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症状类似】

(1)维生素E-硒缺乏症的症状,与腹水症及葡萄球菌感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腹水症发生时腹水的颜色多为清亮的淡黄色或浅红色,而维生素E-硒缺乏时皮下蓄积的液体多为紫色或蓝绿色。

(2)葡萄球菌感染时皮下大多有外伤,可维生素E-硒缺乏则无此变化。另外,腹水症和葡萄球菌感染时家禽没有神经症状,而维生素E-硒缺乏症发生后神经症状十分明显。

【病变类似】患腹水症的鸡病变主要是腹腔大量积液,维生素E-硒缺乏主要是皮下有大量渗出液。葡萄球菌病常见肝脏、脾脏和肾脏的斑点状出血。

【混合感染】临床见有维生素E-硒缺乏与曲霉菌病、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的报道。

四、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黑龙江省某养鸡户饲养肉鸡600只,至26日龄时突然发病,一天死亡10多只。病鸡打蔫、饮食减少,该户自行喂给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均无效。病鸡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冠苍白,头颈部肿大;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喜卧,抽搐而死。腹部膨大,触摸有波动感。有的病鸡未发现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胸肌和腿肌色淡,似煮肉样,肌纤维呈对称性、白色条纹状坏死,切面有灰白色斑纹;头颈部、胸前部、腹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腹腔也有多量淡黄色渗出液;肝脏肿大、硬而脆,表面粗糙;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失去弹性,有白色条纹状坏死,心内膜出血;脑软化,有出血点。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室验室检验,诊断为雏鸡白肌病。采取了以补硒为主,辅以维生素E的治疗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分析】本病是由于肉鸡体内缺乏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硒的含量不足,饲料中缺硒,导致肉鸡白肌病的发生,所以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黑龙江省为严重缺硒地区,土壤硒的临界值为0.5毫克/千克,土壤中含硒<0.125毫克/千克占20%,0.125~0.175毫克/千克占20%,0.175~0.4毫克/克占55%,>0.4毫克/千克的仅占5%。

【案例二】某养鸡场连续发生肉用仔鸡不明原因死亡。患鸡以渗出性素质和生长停滞、运动机能障碍为特征,引起正值生长的仔鸡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54.5%。仔鸡病程多为慢性,以生长停滞、共济失调、两肢麻痹为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精神不振、结膜贫血、鸡冠变白,常于采食后伏卧于地,呈麻腿状,摇头或上下左右扭转,流黏液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在胸骨两侧或一侧发生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的肿胀,严重者肿胀部位波及腿部肌肉。病鸡运动共济失调,行步欲倒,食欲减退或废绝,排稀便,腹部皮肤紧张呈蓝绿色,最后衰竭死亡。送检5只鸡,病理变化略同。皮肤、可视黏膜色白,水肿部位皮下组织聚有淡黄色的透明液体,以胸腹及大腿最为明显;心腔扩大,心包充满透明液体,腹腔积液,后期腹腔积液中有絮状块;胸部和腿部肌肉有出血点,肌肉变性、色淡发白,并有对称性点状或条纹状坏死灶;鸡翅和腿的关节周围也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肾脏肿大呈灰白色;心肌有灰白色坏死灶;肠道变薄,弹性减弱,黏膜上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表层黏膜易脱落。死亡率高达54.5%。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和饲料来源综合调查,诊断为仔鸡硒—维生素E缺乏症。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分析】硒的缺乏亦可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二者协同,以促进机体的免疫反应,在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在关节、骨骼和皮肤病的治疗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硒与肌肉的关系密切、缺乏时会产生严重的肌肉损害。因而,仔鸡患病时以生长停滞、共济失调、两肢麻痹为主要症状。初期鸡常伏卧于地呈麻腿状,后期行步欲倾倒,腹部皮肤呈蓝绿色,最后衰竭死亡。采取对症治疗均无效,必须认真进行病史、病状调查,同时结合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临床诊断。有条件的可进行组织硒含量测定,更为确切。维生素E-硒缺乏症多发生于缺硒地区,呈地方性散发。特别是冬未和春季,青绿饲料缺乏以及日常饲料搭配不当,饲料单一,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一般家禽血液中含硒水平低于0.5毫克/纳升,可视其为缺乏病。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