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来源:辈宠网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病毒性疾病。靶器官是淋巴组织,特别是法氏囊。本病首次爆发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所以也称甘布罗病。主要感染小鸡,出现临床症状及死亡的时间大致是3~6周龄,然而在法氏囊有功能的时期(1~6周龄),IBD皆可发生。

【病因】本病毒为双股RNA病毒,是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衣壳,无囊膜,目前已分离出了两个血清型,只有血清型Ⅰ会引起鸡的临床症状。用血清型Ⅱ来免疫鸡只,无法预防血清型Ⅰ病毒的攻击。近来又分离出了血清型的变异毒株。

此病毒对消毒剂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鸡舍中可存活一个月以上,且可通过器具感染,对一般消毒药有抵抗力,但对福尔马林和碘制剂敏感。

IBDV主要在B淋巴细胞,特别是未成熟B淋巴细胞中增殖。因为B淋巴细胞在鸡出壳后的2周内迅速增殖,并危害法氏囊外周淋巴器官。所以,若3周内的小鸡感染IBDV,虽因母源抗体存在,成不显性感染,无临床症状,但将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且是长期的。由于体液免疫受抑制,往往出现后续免疫接种失败和对一些疾病的感受性增高。

母源抗体对幼雏初期的免疫是非常重要的,若亲代经过了良好的免疫接种,子代最少可保护2~4周不感染IBD。

近些年,由于超强毒株(VVIBD),一般毒株只能突破1:100的抗体滴度,而VVIBD可突破1:500的抗体滴度,发病死亡率高,并且较大日龄的鸡亦能引起感染。

本病多经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致病的途径是从口腔到肠道,侵入肠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作初次增殖后,病毒释放入血中,经门静脉循环至肝脏,在肝脏部分病毒被枯氏细胞吞噬,未被吞噬的病毒,则由肝脏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到达法氏囊,在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中进行第二次增殖。在此释放出的病毒流至全身淋巴器官——胸腺、盲肠扁桃体、哈氏腺等,攻击其内的B淋巴细胞。

【流行渠道】(1)本病为高度传播的传染病,感染之后小鸡会从粪便中排毒2周。健康小鸡被感染鸡所感染,或经由飞沫感染,病毒从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侵入而发病。

(2)本病不存在卵感染。

(3)鸡舍中甲虫会带病毒长达数周之久,并将此病毒传染给尚未传染的鸡,此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之一。

【临床症状】(1)本病通常是突然发生,病鸡羽毛蓬松,不愿走动,出现似球虫病样的沉郁,食欲不振,因饮水量增加而造成下痢,腹泻物浅白色或黄水状,有的粘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有些鸡有啄肛门的倾向,因其是肛门附近的淋巴细胞被侵害后的炎症反应而有痒感。

(2)病情较重时不能站立,多蹲下或侧卧,头缩嗜眠,脱水,战栗,不断哀鸣。死亡在发病以后3~4天达高峰,单个鸡病程1周,整个鸡群病程约2周。

【剖检变化】(1)在疾病的最初阶段(4日内),法氏囊逐渐肿大,严重时可达正常体积的3~5倍。感染5日后法氏囊逐渐变小,第7日呈正常大小,8日后呈萎缩状。

(2)正常法氏囊外观呈乳白色,受感染后色较黄,尤其在初期,毒力强时法氏囊外层覆盖一层胶状液,呈充、出血外观。严重时似紫葡萄。

(3)将法氏囊剖开,内腔表面常覆盖一层白色黏稠物,有时内有干酪样物。严重时法氏囊皱襞出血。

(4)急性病鸡可见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外观苍白。其因是下痢脱水,肾排泄水分减少。尿酸盐是水溶性物,故尿酸盐析出而沉积。

(5)在很多患鸡中因血液凝集之缺陷而发生胸肌和大腿肌有出血斑点现象。

【疫苗接种】1.疫苗。

(1)活苗:有鸡胚苗和组织培养苗两种。两者比较,鸡胚苗免疫性好,抗体产生滴度高,但对法氏囊的损害较组织培养苗严重。

法氏囊的功能在性成熟前消失。23周龄时鸡体内法氏囊只剩下一点痕迹。在接近产蛋时接种疫苗是不科学的,因IBDV必须在法氏囊中才能大量增殖,且活苗量少,必须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后出较多量的病毒,再刺激免疫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产蛋前期,法氏囊萎缩严重,其内细胞已很少,故IBDV不能大量繁殖,无法产生强烈反应。

(2)死苗:此苗在有母源抗体存在情况下,注射2周以后产生抗体,6周左右才能达到最高值。所以短期饲养的鸡不适宜用此苗。

2. 免疫程序。

(1)种鸡免疫:目的在于母源抗体保护初生雏。因为IBDV感染3周龄内的雏鸡后,虽无临床症状,但可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此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3周龄感染发生临床症状。如果种鸡不免疫,依赖1日龄进行免疫接种来保护雏鸡是很危险的,因初生雏鸡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疫苗接种后需要2周龄以上才有抗体反应,这段时间内必须由母源抗体来保护。

种鸡免疫程序除雏鸡时的基础免疫外,在10~14周龄给活苗免疫一次,再过6~8周用油苗免疫一次,45周龄左右再用油苗补强一次,如此小鸡获得的母源抗体保护达3~4周之久。

(2)雏鸡免疫:应根据母源抗体效价的高低和母源抗体的分布均匀情况而定。一般经过良好免疫的种鸡后代18~21日龄用中等毒力活苗首免,间隔7~10天进行二免。否则可于10~12日龄用弱毒苗首免,18~20日龄用中等毒力活苗二免。现在由于超强毒的存在,120日龄以上的鸡群仍有发病的,所以必要时50日龄再用中等毒力苗进行三免。

【防治】中药防治:本病发病急骤,起病即见口渴便稀。肌肉出血病位主要在气分和血分。治宜降火解毒,气血双清。常用方有三则。

方一,(十味败毒散):板蓝根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海金沙8克,黄芪15克,诃子5克,甘草5克。粉碎过100目筛为细粉,混匀,每只0.5克拌料,连用3~5天。

方二,(清解汤):生石膏132克,生地、板蓝根各40克,赤芍、丹皮、栀子、玄参、黄芩、连翘、黄连、大黄各30克,甘草10克。按1.5%的比例拌料,连用3天。

方三,(解囊汤):黄芪300克,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朮各150克。按2%的比例拌料,连喂3天。

这些方剂中均有大量的清热解毒和凉血解毒药物,如入气分的生石膏、连翘、黄芩,入血分的丹皮、赤芍、栀子、板蓝根。另外再配伍一些治兼症的药物,如止泻的乌梅、诃子;利水的金海沙、泽泻。由于此病均发生于属稚阴稚阳之体的小鸡,所以加黄芪以防阳气受损。诸药相伍,毒解火自息,热清血自凉。阴阳重建平衡,病患可愈。

方四,艾叶、蒲公英、苍朮、荆芥、防风各等份。用法用量:按鸡舍每立方米给药150克。各药混匀后作成药团,大面积点燃,使其大量烟雾布满全室为好。点燃的药持续1小时左右,然后打开通风孔或者门窗通风。每天1剂,连用3天。

方五,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双花、黄芪、当归各15~40克,川芎、柴胡、黄芩、龙胆草各15克(100只鸡用量)。用法:煎汤让鸡自由饮服。

方六,生石膏1 000克,红糖2 000克(1 000只鸡用量)。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用2~3天。

方七,黄芪30克,赤芍20克,海芋20克,板蓝根30克,甘草20克,土茯苓20克,雪胆15克主治家禽以法氏囊肿胀、出血、有胶胨冻状黄色渗出物渗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等为主要症状的法氏囊炎症。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