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马病
【病因及症状】鱼围绕池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跑马状,故叫“跑马病”,湖南叫“车边病”。鱼因大量消耗体力,消瘦、衰竭而死。这种病通常发生在鱼苗饲养阶段,天气阴雨连绵,经过10多天的饲养,池中缺乏适口饲料(尤其是草鱼、青鱼的适口饲料);有时池塘漏水,影响水质肥度,鱼长期顶水,体力消耗大,也会引起跑马病。1954年春,浙江省萧山白马湖养鱼场的外荡暂养池,由于雨量过多,附近山上的洪水流入暂养池,冲淡池水,鲢、鳙鱼种缺乏食料,群集在流水处顶水,造成鱼种大批死亡。通常鲢、鳙鱼发生跑马病的情况较少见。
【防治】鱼苗的放养不能过密(如密度较大,应增加投饲量),鱼池不能漏水,鱼苗在饲养10天后,应投喂一些豆浆、豆渣等草鱼、青鱼适口的饲料。发生跑马病后,应及时进行镜检,如不是由大量车轮虫寄生引起的跑马,用芦席从池边隔断鱼苗群游的路线,并投喂豆渣、豆饼浆、米糠或蚕蛹粉等鱼苗喜吃的饲料,不久即可制止。也可将鱼池中的草鱼、青鱼分养到已培养大量大型浮游动物的池塘中去饲养。
(二)萎瘪病
【病因及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背似刀刃,鱼体两侧肋骨可数,头大体小,病鱼往往在池边缓慢游动,这时鱼已无力摄食,不久即死。检查鱼体没有大量病原体寄生,鳃呈苍白色。
【防治】掌握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投放足够的饲料;越冬前更要使鱼吃好,尽量缩短越冬期停止投饲的时间。当发现鱼患萎瘪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在疾病早期可恢复健康。
(三)营养不良病
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天然饲料很少,人工饲料的配制就必须营养全面,才能使水产动物健康、迅速地生长。最适合的饲料应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要搭配适当,才能使水产动物生长迅速、饲料系数低,不然,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不仅会影响鱼的生长,且饲料系数高,造成浪费,严重时更能引起生病而死。
(1)由蛋白质不足、过多或所含必需氨基酸不完全、配比不合理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最重要的物质,是构成体蛋白质的基本物质,足量的蛋白质且各种氨基酸搭配合适,可加速生长。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2~4倍,且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环境条件下,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不同。斑点叉尾鮰饲料蛋白质应不低于40%,否则生长缓慢;饲料缺乏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及缬氨酸时,生长缓慢,其中赖氨酸应为1.25%~1.75%。鲤鱼在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时,会引起鱼的体质恶化,平衡失调,脊柱弯曲,并严重影响肝胰组织。鳗鲡当饲料中不含蛋白质时,鱼明显减重;饲料中含蛋白质8.9%时,出现轻微减重;饲料中蛋白质超过13.4%时,鱼体增重;超过44.5%时,鱼的生长和蛋白质积累几乎不变,并在一定程度上有阻碍作用。如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不平衡,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多时,不但不经济,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虽然鱼类有通过脱氨基和排泄氨的作用,从而处理除生长和维持生命等需要之外的过剩蛋白质的能力,但这是有限的,多余部分主要以阿母尼亚形式排至水中,在高度密养的情况下,阿母尼亚在水中的积累是限制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2)由碳水化合物不足或过多所引起的疾病。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廉价热源,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同时糖类也是构成体组织成分之一,如细胞核中的核糖、脑及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等。水产动物对各种糖的利用率不一样,单糖利用最好,其次是双糖、简单的多糖、糊精、熟化淀粉。水产动物由于品种不同,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情况和需要量不同。鳟鱼对纤维素的消化率低于10%,对其他糖类的消化率为20%~40%,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应不超过10%,以5%~6%为最好;其他糖类最高限度为30%,其中可消化部分应低于10%。饲料中糖的含量过高,将引起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引起肝脏脂肪浸润,大量积聚肝糖,肝肿大,色泽变淡,死亡率增加。如果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50%,虹鳟的肝脏也无异常。
(3)由脂肪不足和变质所引起的疾病。脂肪是脂肪酸和能量的主要来源。虹鳟鱼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量为饲料的5%左右;虹鳟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则生长不良,发生烂鳍病。水产动物饲料中的脂肪应是低熔点的,在低温下容易消化,温血动物的脂肪不能使用,因这类脂肪的熔点高,不易消化,如长期使用这种脂肪,容易患脂肪性肝病。氧化脂肪产生的醛、酮、酸有毒,鲤鱼吃1个月后,患背瘦病,肌纤维萎缩、坏死,严重时鲤鱼死亡;虹鳟吃后,引起肝发黄、贫血。脂肪是很易氧化的物质,一般原料成分中的脂肪必须事先抽提,用时再加入。为了防止氧化脂肪的毒性,在饲料中须加入足够量的维生素E。
(4)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疾病。一种好的饲料应含有维生素A、D、E、K、B1、B2、B6、B12、H、C、烟酸、叶酸、泛酸、胆碱、对氨苯甲酸、肌醇等。鱼对维生素缺乏的反应较小的温血动物为慢,能较长时间在饲料中完全没有维生素的情况下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饲养一个半月后生长停止,3个月后体重开始下降,突眼、虹膜周围充血、耗氧量降低、抵抗力下降,最后死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时,鲤鱼的食欲显著降低,与温血动物一样,消化和吸收被破坏,显著降低耗氧量,生长明显缓慢;缺乏泛酸、肌醇、烟酸,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及表皮出血;缺乏胆碱,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肝和胰脏的脂肪增加,形成脂肪肝。缺乏维生素B1、B2及泛酸,可引起鳗鲡食欲不振,生长减慢,运动失调,皮肤出血;缺乏维生素B2鳗酾畏光;缺乏维生素B6时,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长减慢,死亡率升高,神经错乱,痉挛,运动失调,贫血,腹腔积水,呼吸加快,鳃盖柔软变形;缺乏肌醇、烟酸,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长减慢,痉挛。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时,鱼的食欲显著下降,吸收同化作用破坏,色素减退,生长缓慢。食蚊鱼吃含维生素D的饲料,比吃不含维生素D的饲料,生长快,性成熟较早;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时,斑点叉尾鮰长得慢,饲料系数高,45%的鱼引起畸形,沿脊椎有内出血区;鳗鲡缺乏维生素C时,食欲不振,生长减慢,鳍、皮肤及头部出血;鲤鱼可合成部分维生素C,但对鱼的迅速生长在数量上是不够的。
(5)缺乏矿物质引起的疾病。矿物质不仅是构成水产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且是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其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生长,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钙、磷、镁、铁、铜、锰、锌、钴、硫等都是需要的。水产动物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但仅靠水中吸收的一些矿物质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矿物质。一般水中含钙量较高,故饲料中不加钙,对生长影响不大;而磷在饲料中含量应稍高于0.4%,否则生长缓慢。鲤鱼缺乏磷,可引起脊椎弯曲症;虹鳟和红点鲑当缺乏碘化钾时,引起典型的甲状腺瘤,如及时投以足够的碘化物,瘤可缩小。饲料中缺锌,虹鳟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鳍和皮肤发生糜烂,眼睛发生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