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畜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各种细菌的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或二者的混合型——脓毒败血症。此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急性全身感染病,常表现脐炎、关节炎并伴有胃肠、肺、脑及其他器官受到侵害的症状。此病多见于春秋两季,且以生后1周内的幼驹、犊牛发生较多,羔羊及仔猪则少见。
仔畜吞食母畜阴道分泌物、粪便、污水,舔了污染的垫草、墙壁,以及吸吮受污染乳房的乳汁时,细菌即可经消化道而侵入体内而感染。细菌也常常经过脐带而使仔畜遭受感染,有时则是怀孕母畜患有沙门杆菌病或布氏杆菌病,引起胎儿子宫内感染。
细菌侵入消化道后,即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大量细菌死亡所放出的毒素,引起胃肠炎,并被吸收到血液后,迅速引起毒血症。另一种情况是细菌侵入小肠黏膜的淋巴管中,然后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和血液,引起急性肠炎和败血症。
细菌由脐带侵入时,引起脐炎,特别是脐静脉发炎,并伴有血栓形成。随后血栓脓溃,病菌渐次进入门静脉,再随血流扩散至全身,或到达关节及其他脏器,而诱发转移性炎症。一部分病例,细菌可从脐带立即侵入血液,迅速引起败血症。
此外,孕畜患布氏杆菌病或沙门杆菌病,通过胎盘引起子宫内感染时,仔畜生后即表现有败血症症状,或不久出现转移性炎症。
【病原】
导致新生仔畜患脓毒败血症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其中有一些是各种仔畜共同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双球菌、沙门杆菌等。有些则只引起某种仔畜发病,如马驹的黏液败血杆菌,犊牛及羔羊的流产杆菌、变形菌及肠炎菌等。新生仔畜可因感染其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混合感染)而发生此病。
【症状】
分娩时或产后数小时发病,但一般在2~3日龄,或在1周龄内。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转移型及败血性休克4型。
1.最急性型 仅见有高热和剧烈腹泻,仔畜迅速衰竭,于1~2天即死亡。此类病例的脐带上并不见发炎现象。
2.急性型 以发热性全身症状和腹泻为主,通常称为仔畜痢疾。仔畜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呼吸促迫,脉搏频数,黏膜潮红带黄,呆立一处或卧地不吃奶。仔畜腹泻,排出稀液状恶臭粪便,马驹及仔猪的呈灰棕色,犊牛及羔羊的则呈淡黄色或灰色,常带泡沫,可能混有血丝,肛门周围污染粪便。粪便开始呈黏性,后变水样。开始时病畜排粪吃力,末期大便失禁。马驹、犊牛在排粪前后表现腹痛。有脐炎,从脐带断端可挤出脓性或腐败性分泌物。仔畜濒死时,体温可降至正常或常温以下,呼吸困难而短浅,以后加快,心跳快而微弱,机体极度消瘦,最后在昏迷中死亡。
3.转移型 除肠炎症状外,主要发生有关节炎及其他器官的疾患。仔畜跗关节、球节或膝关节发生浆液性、脓性或纤维蛋白性的炎症。关节肿胀,热痛,周围组织浮肿。有时肿胀可一度消失,又重新出现,逐渐加重,最后渐呈波动而破溃、排脓。有时髋关节及肩关节也能受到侵害。仔畜不愿走动,常提起患肢,或卧地不能起立。侵害肺脏时,仔畜出现带痛性咳嗽、呼吸促迫、鼻漏等一系列支气管肺炎的症状,死亡率较高。如发生胸膜炎或心包炎,可听到摩擦音。肾脏有脓肿时,表现疼痛、拱背、排尿困难,尿中有脓液。中枢神经系统有化脓灶时,出现高度抑郁、肌肉抽搐、不随意运动,表现瘫痪和颈强直等症状。虹膜睫状体发炎时,眼前房中有脓性渗出物聚集。
4.败血性休克 在败血症时,由于细菌及其毒素侵害机体,出现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组织缺氧及体内主要器官受到损害的综合征。仔畜表现恶寒战栗,皮肤及四肢厥冷,可视黏膜青紫,有意识障碍。病初幼畜腹痛不安,躺卧于地,头抵于地上;脉搏快而弱,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消失;呼吸深而缓慢;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诊断】
有寒战、发热、感染灶明显及白细胞增加的病例,一般不难诊断。深度休克或早产衰竭的病例,不易确诊。应以体温急剧变化,即突然高热达40℃以上,或骤然降至37℃以下,伴有寒战,以及发生原因不明的腹泻等,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
【防治】
1.预防 加强孕畜的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加强运动,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及生后体质健壮。加强新生仔畜的护理,正确处理脐炎,特别是脐带消毒要严密。保证仔畜及时吃上初乳,以便获得足够的免疫性抗体。人工哺乳时,应定时、定量、定温,防止引起消化不良。注意保持厩舍温度、光线充足、空气通畅,地面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勤换垫草。
2.治疗 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纠正休克,控制感染,处理原发及转移病灶。
(1)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将仔畜置于安静温暖的环境中,加强人工哺乳,不能吃乳时可用胃管投给乳汁。根据仔畜的病情,可采用注射葡萄糖液、维生素A、维生素C、强心剂及输血等对症和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纠正败血性休克:补充循环血量,改善血液循环,可用右旋糖酐,或用乳酸钠盐水(1/6g分子乳酸钠1份、生理盐水2份),或乳酸钠糖盐水(1/6g分子乳酸钠1份、5%~10%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进行补液,每次用量为250~500ml。若病情好转,应继续用0.3%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1份、10%葡萄糖2份)静脉滴注,直至休克基本消除为止。
为了解除微循环阻滞,可用具有减低血管阻力,增加内脏血液量和心排血量作用的氯丙嗪、阿托品,同时可采用大剂量的考的松。每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氯丙嗪0.2mg,在15~30分钟可见效。轻症者,每次肌注阿托品0.03mg/kg;重症者,按0.04~0.05mg/kg,以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液10~20ml稀释,间隔10~30分钟静脉注射1次。一般2~3次即可好转,但应视情况增加次数,直至口色红润、四肢温暖为止。
为了解毒、降温、解痉,增加心肌收缩力,可用大剂量的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用氢化考的松5~10mg/kg,稀释于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10~20ml,一次静脉注射。强的松龙每次肌内注射5~10mg,必要时隔4~6小时再重复使用。临床情况好转,立即停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经上述治疗后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而血压仍低者,可酌情用肾上腺素0.25~0.5mg加入100ml液体中,施行静脉滴注。败血性休克病驹均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应及时静脉注射或滴注5%碳酸氢钠3~5mg/kg。当仔畜呼吸功能下降、组织缺氧时,可用鼻导管输氧,或将3%双氧水30~40ml稀释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一次静脉注射。
(3)控制感染:控制全身感染,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连续用药3~5天。最好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达到最佳的效果。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氟苯尼考、氟哌酸、环丙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以及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和黄色素等。
(4)转移型病灶的治疗:在关节炎的初期,可行关节穿刺,吸净渗出液,可用少量0.25%普鲁卡因溶解青霉素80万U,再加入用生理盐水溶解的链霉素1g,注射于患部皮下,每天1次。关节腔已化脓时,应切开排脓,并行外科处理。关节炎症消失后,应加强运动,以促进关节机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