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REV)引起的禽类的一组症状不同的综合征,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抑制综合征(或称生长抑制综合征、僵鸡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REV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血清学阳性鸡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以及感染REV的种蛋是本病的传播源。水平传播一般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另外,受REV污染的生物制品、昆虫在REV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污染REV的商业禽用疫苗(如马立克苗、禽痘苗、新城疫苗)时,即可引起人工传播。感染率可因禽的种类、品系、日龄及REV株不同而敏感性不同。新孵出的雏鸡,感染后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大日龄鸡免疫机能完善,感染后仅出现一过性病毒血症。
(2)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不完全复制型REV-T株引起的急性网状细胞增生,潜伏期最短3天,通常接种后6~21天死亡,很少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但新生雏鸡或火鸡接种后死亡率常达100%。病理变化为肝、脾肿大,并伴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浸润病变。病变也常见于胰、性腺、心和肾。组织学变化的一般特征是网状内皮细胞浸润和增生,同时伴有淋巴样细胞。矮小综合征型,感染禽生长发育明显受阻、瘦弱、羽毛发育不良。病鸡矮小,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腺胃炎、肠炎、贫血、肝脾坏死,并伴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降低。慢性肿瘤的形成,主要包括鸡法氏囊源性淋巴瘤、非法氏囊源性淋巴瘤和火鸡淋巴瘤,均表现为慢性淋巴瘤的形成。
(3)实验室诊断:确诊必须依赖实验室手段。
①病毒分离鉴定:可从不同病变组织中分离到REV,也可从血液中获得,血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是分离病毒的较好材料。不同样品的病毒滴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白细胞的分离率要高于其他样品。将病料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至少盲传两代,每次7天。观察细胞病变,或进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过氧化物试验测定培养物或血液中的REV。ELISA直接测定细胞中的病毒时,蛋清的敏感性最高,因此,蛋清是检测REV感染的理想样品。
②血清学方法:用血清学方法检测RE,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如日本用补体结合试验(CF)、琼脂扩散试验(AGP)和荧光抗体试验(FA);美国用CF、AGP和IFA;澳大利亚用FA;我国规定用AGP和FA。我国和美国也推荐ELISA检测方法。
【防治原则】目前,尚无REV商业化疫苗。对本病的控制尚无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原种鸡群中REV的抗体和蛋清样本中病毒抗原的检测,淘汰阳性鸡,净化鸡群,同时对阳性鸡所污染的鸡舍鸡群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严格禁用非SPF来源的可能污染REV的弱毒疫苗,特别是1周以内的雏鸡,以防止由于疫苗污染而人为造成鸡群感染。
【误区实例】
(1)某个体户1999年5月从某肉鸡集团公司购入2 500套AA父母代种鸡。按常规程序免疫接种,即1日龄用Clone30新城疫弱毒苗点眼;8日龄肌注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禽痘苗及大肠杆菌自场灭活苗;10日龄再用Clone30弱毒苗点眼及注射NDV油乳剂苗;13日龄使用新城疫IV系苗3倍量肌注。51日龄时,当地兽医站随机采血检测,对NDV的HI效价仅为2,而该站同时检测的其他正常鸡群也为2。至55日龄时,全群已死亡400多羽,还有200多羽处于濒死状态。其他病鸡生长缓慢,个体明显较正常鸡偏小,体重也轻得多。主要剖检变化(剖检8只鸡):腹膜炎、肝周包膜增厚,心包炎引起心包膜增厚6/8;胸腺显著萎缩或出血6/8;腺胃肿大4/8;法氏囊萎缩4/8;骨髓色泽略淡或液化2/8。怀疑疫苗质量问题或MDV、ALV感染导致免疫失败,大肠杆菌感染。拟采取新城疫补防,投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感染,但效果不佳。
(2)某大型AA肉鸡父母代种鸡场,1999年9月中下旬从北京某种鸡场购入2.4万套后备种鸡。按该场多年来的常规免疫程序免疫:7日龄,IBV的Ma5株苗+Clone30弱毒苗:10日龄,球虫苗;14日龄用IBDV的D78苗;18日龄,Clone30弱毒苗+NDV油乳苗;32日龄,鸡痘疫苗。该批鸡1周龄时,死淘率比通常高1%;从2周龄开始,死亡率继续升高;30日龄时达到高峰;43日龄时,见许多鸡精神委顿,少数鸡眼流泪,或出现痘痂但并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全群生长状态很差,个体大小不一,比正常鸡群平均每羽小100克,自购入以来已死亡4 000羽,并仍在不断死亡,每天死50~80羽。据该场兽医记录,对NDV的HI抗体滴度很低,有的几乎无反应,在第二次免疫后2周采血,三幢鸡舍的平均HI滴度分别只有2.3log2,2.6log2和2.3log2。病理剖解变化:胸腺显著萎缩,法氏囊亦萎缩,但未见出血(19/20);腺胃肿大如球状(8/20),腺胃黏膜有出血点(2/20);出现严重的纤维素样腹膜炎或肝周膜、心包显著增厚呈白色(10/20);个别肾脏有尿酸盐沉积;骨髓色泽基本正常。该场自进鸡以来,几乎不间断地使用各种抗生素、电解多维素等。
【纠误分析】
(1)实例1在遇到免疫失败时,只考虑疫苗质量问题或MDV、ALV感染,在未查清病因的情况下只采取新城疫补防,投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感染,肯定效果不佳。
马立克病多发生于4~18周龄鸡,而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般发生于18周龄以上的鸡,二者虽均能导致生长迟缓、免疫抑制,但早期无REV感染严重。现场对病毒肿瘤病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只有通过实验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2)实例2在未查明真正病因的前提下,不间断地使用各种抗生素、电解多维,治标不治本,肯定效果不佳。
【推荐用药】RE疫苗的研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试验表明,RE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变化而变化,1日龄对REV的母源抗体非常低,甚至完全没有,且REV的母源抗体在出壳后2~3周内消失。在商品代肉鸡的整个饲养期,仍有相当多鸡群保持对REV的抗体阴性。在没有REV母源抗体的商品代肉鸡,来自免疫种鸡的REV母源抗体能有效预防雏鸡感染REV,母源抗体可有效预防和阻断REV感染,造成免疫抑制。因此,由致弱的REV疫苗免疫的父母代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不仅可预防REV野毒感染引起的生长迟缓,也可预防REV引起的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REV被列为鸡群中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鸡白血病病毒(ALV)以外的第三类致肿瘤病毒。人们已普遍注意到REV常常污染弱毒疫苗,如马立克病和禽痘的弱毒疫苗,但对其自然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一直估计不足,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呼肠孤病毒(RE-OV)发生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近年来,患大肠杆菌病、免疫抑制和肿瘤的病鸡,经常分离或检测出MDV、ALV-J和CAV,还可从同一只病鸡分离到REV。REV与其他病毒共同感染,可能会大大提高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包括REV感染在内的一些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在鸡群造成的免疫抑制十分严重。由于REV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危害很难被发现,因此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REV早期感染不仅造成生长迟缓,还会显著抑制对NDV疫苗的免疫反应,导致新城疫HI的抗体滴度达不到抵抗新城疫侵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