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属中分解杨苷不分解蔗糖,具多型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是马恶性水肿及绵羊快疫等病的病原体。菌体粗大,两端钝圆,大小为(1.1~1.6)×(3.1~14.1)微米,多单在,有时呈短链条状排列,在菌体中央或近端形成宽于菌体的椭圆形芽胞,但在感染组织中不易产生芽胞,周身鞭毛,不形成荚膜。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葡萄糖血清琼脂培养48小时,长成薄如面纱状带有穗状边缘的菌苔;在血清琼脂上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的溶血环;在庖肉肉汤中培养16~24小时,呈均匀混浊状,随后培养物变透明,管底出现絮状白色沉淀并产生脂肪腐败性臭味,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DNA的G+C含量为24摩尔%。繁殖型菌体抗抵力弱,常用消毒药短时间可将其杀死,但芽胞抵抗力强大,在腐败尸体中可活3个月,在土壤中20~25年仍保持活力,经创伤感染后在机体内转变成繁殖体。坏死毒素、致死毒素、溶血毒素和透明质酸酶等是本菌致病因子。家畜中, 马和绵羊最敏感, 牛、山羊、猪和驴感染较少, 实验动物中的家兔、豚鼠和小鼠均易感; 人也可感染。诊断除采取病料作镜检及分离培养外, 也可将液体培养物接种豚鼠肌肉,动物多于18~48小时死亡,注射局部发生明显的出血性水肿, 肝浆膜面触片染色镜检, 见有无关节微弯曲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微米的长丝状菌体, 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