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对某疾病抗病力强的个体,育成对该疾病有抗性的新品系或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抗病力可分为特殊抗病力和一般抗病力两种,这两类抗病力有着不同的遗传机制。特殊抗病力是指对某种特定疾病或病原体的抗性,这种抗性主要受一个主基因位点控制,也可程度不同地受其他未知位点的影响,例如仔猪对大肠杆菌K88的抗性,决定于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有无大肠杆菌K88的受体,有受体受显性基因S控制,猪只表现为对大肠杆菌K88的敏感型,即能引起仔猪黄痢、白痢,无受体受隐性基因s控制,表现为抗性型,即不能引起黄白痢。一般抗病力不限于抗某一种病原体,体现了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功能,主要受多基因控制。例如牛、猪易感口蹄疫,而马对口蹄疫有天然抗性。不同品种对同一种病的抗性也有差异。抗病育种的途径主要是:①根据牧场疾病记录直接选择。在相同的感染条件下,有的个体发病,有的个体不发病,不发病的个体表明具有抗性遗传基础,将这种个体选出繁殖,久而久之,可使抗病个体不断增多。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缺点是对疾病抗性的遗传力往往较低,直接选择的效果不一定很好,有些疾病是隐性纯合子发病,杂合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难淘汰。②标记辅助选择。寻找致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将患者和携带者一并淘汰。③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抗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