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行动物的指(及趾)端器官。包括蹄和蹄枕。狭义指皮肤衍变成的蹄匣和肉蹄;广义尚包括骨、关节、肌腱及血管、神经。马蹄匣分为蹄壁、蹄底和蹄叉。蹄壁围成半环形,前部高,倾斜度在前肢约50°,后肢稍陡; 向两侧渐降低,至后部折转向内,形成内、外侧支部(又屈部),折转处称蹄踵角。蹄壁上缘称蹄冠,内面形成蹄冠沟。蹄冠与皮肤移行处称蹄缘,为角质较软的狭带,至蹄踵部增宽而被覆蹄球和蹄叉底。蹄壁由3层构成:外层薄,由蹄缘延伸向下,逐渐干涸并有剥落;中层厚,由角质小管以管间角质粘结而成,因有色素常呈黑色;内层白色,形成约600条纵行角质小叶,每小叶又具有次级小叶。蹄壁下缘称底缘,与地面接触。蹄壁由蹄冠向底缘不断生长,每月约1cm不到,因此装蹄铁的马需定期修削。蹄底呈略凹的新月形,角质稍软,表层常小片剥落。在两蹄支部之间为蹄叉,由蹄枕形成。肉蹄主要由真皮构成,可相应分为肉缘、肉冠、肉壁、肉底和肉叉。肉壁上形成肉小叶,与角质小叶互相牢固嵌合;其余部分形成乳头,肉冠的较密、较长。肉蹄表面覆有生发上皮,与蹄匣的生长有关。皮下层见于肉缘、肉冠,而以肉叉处最发达,两侧并有一对蹄软骨。反刍兽和猪的蹄呈三面棱锥形,蹄匣可分蹄壁、蹄底和蹄球; 蹄叶较少,且无次级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