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藜科野生饲用植物(Haloxylon ammodendron), 又名琐琐、梭梭柴。
梭梭
形态特征 小半乔木,高1~4米或更高。树皮灰黄色,二年生枝灰褐色,具环状裂缝;当年枝深绿色。叶对生,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花小,黄色,两性,单生于叶腋;小苞片宽卵形,边缘膜质;花被片5,果期自背部横生膜质翅,雄蕊5,胞果半球形,顶部稍凹,果皮肉质; 种子扁圆形, 直径2.5毫米 (图)。
分布地区 于荒漠或荒漠草原轻度盐渍化土壤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上集中分布, 山前冲积扇、湖盆低地及砾质戈壁上成片出现。常与沙拐枣、红沙组成梭梭群落。分布于中国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哈顺戈壁、诺敏戈壁、阿拉善高原与柴达木高盆地, 蒙古、前苏联也有分布。
利用特点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4月初萌发, 5月中旬开花,6~8月花休眠,9月上旬结实,9月末至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开花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1.19%,粗脂肪2.27%,粗纤维17.64%,无氮浸出物49.74%,粗灰分19.16%,钙1.26%,磷0.09%。产量较高,盐分含量高,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骆驼终年喜食,羊在秋末拣食落在地上的嫩枝和果实。为荒漠区优等饲用植物,是骆驼的“抓膘草”。但春末和夏季因贪食嫩枝, 有肚胀腹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