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是药物或其代谢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从尿中排泄,还可经粪便、胆汁、乳汁、汗腺及肺的呼出等途径从体内排出。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故肾功能不良时,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降低,需酌情降低用药剂量或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1. 肾脏排泄: 除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外,游离的药物及其代谢物,均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多数药物在肝脏转化为极性大的和水溶性的代谢产物,在肾小管不易被吸收,因而易于排泄。尿液的pH值是影响药物排泄速率的重要因素,在酸性尿液中一般碱性药物排泄较多,而在碱性尿液中酸性药物易于排出。这一规律可用于某些药物中毒的治疗。例如乙酰水杨酸为弱酸,同服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其排泄可增加3~5倍。故在阿司匹林过量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可有一定的解毒效果。而内服氯化铵等酸性药可使药液酸化,可用来促进碱性药物的排泄。
2.粪便及胆汁排泄: 内服后未被吸收的药物多随粪便排泄,被吸收的药物亦可从粪便中排泄。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随胆汁进入肠腔,再部分地被重新吸收 (如洋地黄),形成 “肝肠循环” 而使药物排泄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3.其他排泄途径: 药物还可部分地经乳汁、汗腺、唾液及肺的呼出排泄。有的药物如青霉素可部分地从奶牛乳腺中排出,故奶牛泌乳期应禁用青霉素,以免引起人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