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翅目中一类大型、粗壮、飞翔力强、有巨大复眼的吸血昆虫,通称牛虻。雄虻的眼属接眼式,即两复眼在头正中线上相接;雌虻的两眼间有一窄的间隙。眼的后外缘超出胸部宽度。从背侧看,头部略呈半球形,前窄后宽,大部分面积为复眼覆盖。虻属 (Tabanus) 和麻虻属 (Haematopota) 的口器较短; 斑虻属 (Chrysops) 的 口器较长; 剧虻属(Pangonia)的口器最长。成虻的体长约在6~30mm之间;色黑棕、棕褐或黄绿,有光泽,常有较鲜艳的色斑;体表有细毛。雌虻产卵于水边的杂草、树叶等处;孵出的幼虫落入水中,在淤泥或湿土中生活,肉食性,以昆虫幼虫、蚯蚓、甲壳类或软体动物为食,发育成熟后在水边较干燥的土壤中化蛹;蛹期约7~15天;成虻自蛹壳背面的一个裂隙中钻出。成虻在夏季活动,喜在烈日下飞翔。叮咬家畜皮肤时,引起剧烈痛感,离去后,仍流血不止。斑虻属的一些种是罗阿罗阿 (Loa loa) 线虫的中间宿主; 多种虻机械性地传播伊氏锥虫 (Try-panosoma evansi),马锥虫 (T. equinum),非洲的布氏锥虫(T.brucei)和牛的泰氏锥虫(T.theileri);以及马传染性贫血和炭疽等。防制困难,可使用驱避剂;应尽可能不在烈日下放牧牲畜或使牲畜在烈日下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