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相互制约及其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理论。由杰尼(N.K. Jerne)于1974年提出。该学说强调免疫系统的整体性, 淋巴细胞克隆之间通过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的相互作用进行调节, 以使免疫应答处于平衡状态。
抗体具有抗体和抗原的双重性, 既能与外来抗原结合, 又可通过其独特型决定簇引起免疫应答, 产生抗自身独特型抗体。个体对自身结构的分子一般是耐受的, 不引起免疫应答, 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各个独特型的含量通常太低而不能产生耐受, 所以当某独特型浓度升高时就刺激带抗独特型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发育, 产生抗自身独特型抗体。
抗原进入体内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Ab1),当Ab1独特型浓度达一定水平时, 即可刺激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Ab2);同样Ab2又可刺激产生Ab3……。Ab3可抑制Ab2产生, Ab2可抑制Ab1, 从而使这种独特型—抗独特型的相互作用可在一定限度内重复下去,形成网络。作用是双向的,在Ab1⇌Ab2⇌Ab3……的模式图中,向右的箭头代表刺激或增强免疫应答,而向左的箭头代表抑制或关闭免疫应答,作用的总效应是使免疫应答达到平衡状态(图)。由于T细胞受体也带有独特型,所以该学说也适用于细胞免疫应答。
(Richter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