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马尖尾线虫病
    来源:辈宠网

尖尾目之马尖尾线虫(Oxyuris equi)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马蛲虫病。雄虫长9~12mm,尾部有2对巨大的乳突,最末端一对伸向后侧方,支撑着一个横跨两侧的翼膜;还有一些小乳突;交合刺一根,状如钉。雌虫孕卵后长可达150mm,幼年雌虫白色,体微弯,尾短而尖;成熟后变灰褐色,尾部伸长,可达体部之3倍。食道前部粗,中部细,后部形成食道球,内含角质瓣状构造。虫卵呈长形,一侧平,另侧隆凸,一端有卵塞。虫体最常寄生于盲肠和大结肠,孕雌虫下行至直肠,以其前部伸出肛门,将卵成团地产于马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皮肤上。因该部位的温湿度适宜,虫卵多迅速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性幼虫仍滞留卵壳内。虫卵可能因表层粘着物的干涸而脱落; 也可能因患畜肛部骚痒、就各种物体摩擦而附着在栏杆、饲槽或墙壁等处。马摄食带感染性虫卵的饲料或饮水等而受感染,幼虫在大肠内孵化后直接发育为成虫。患马肛部骚痒,常就各种物体摩擦或啃咬,致臀部和尾根部毛发脱落,摩擦致伤者可能因继发感染而发炎或化脓; 患者因奇痒而寝食不安,消瘦。见有可疑症状者,刮取肛门周围的粘着物检查,发现虫卵可以确诊。驱虫药有敌百虫和噻苯唑等;同时应多次、彻底地清洗患马臀部、尾根部和会阴部。厩舍、饲槽和各种用具均须彻底消毒。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