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菊科野生牧草 (Ajania fruticulosa), 又名灌木艾菊。
形态特征 强旱生小半灌木,轴根型,高10~40厘米,茎直立或倾斜,头状花序在枝端排列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茎下部及中部叶长1~3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或掌状全裂,小裂片狭条形或条状矩圆形,长3~10毫米;枝上部叶3~5裂或不裂。全部叶被短柔毛或分叉短毛及腺点。头状花序3~25个在枝端排成伞房状; 总苞钟状或宽钟形,长4~5毫米;总苞片4层; 缘花雌性, 8枚, 花管细管状, 长1.8~2毫米, 全部花冠黄色 (图)。
分布地区 生长于荒漠草原带南部的低山及丘陵石质坡地, 为建群种,也进入荒漠带。常与短花针茅或蓍状亚菊组成灌木亚菊草原,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新疆,蒙古、前苏联也有分布。
利用特点 在内蒙古西部及宁夏地区5月萌发, 8月开花, 9月结实。结实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8.56%, 粗脂肪 6.13%,粗纤维27.31%,无氮浸出物52.57%,粗灰分5. 43%,钙0. 92%,磷0. 19%。营养期内含较高粗蛋白质,结实后降低。适口性较好,绵羊、骆驼终年喜食。冬季残留较好,秋季有抓膘作用。以灌木亚菊为主的草场可作为放牧场。
灌木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