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高加索山区的发酵乳饮料, 由混合发酵剂对牛奶进行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而制成。由于所用发酵剂和生产方法的不同,各国牛奶酒质量差异较大。传统方法是将奶装入皮口袋,利用上一次发酵残留的牛奶及开菲粒(kefir grain)作天然发酵剂来进行生产。开菲粒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皱褶,直径1~6毫米,呈白色或淡黄色, 除变性的牛奶组分和多糖外还含有嗜温同型发酵乳链球菌、乳杆菌、嗜温异型发酵乳酸链球菌、酵母或醋酸菌组成特定的共生微生物菌丛。在牛奶发酵过程中开菲粒数目会增多,可用简单方法将其分离, 作发酵剂使用。
牛奶酒常用的生产方法: 将奶在90~95℃加热3~5分钟,冷却,加入占奶重1%~3%的开菲粒 (或3%~5%由开菲粒制备的液体工作发酵剂)。在20~25℃条件下培养8~12小时,其间进行几次搅拌,再将温度降至6~10℃,成熟12~72小时,产品最终pH值3.8~5.0, 乳酸含量0.6%~1. 3%, 含乙醇0.5%~1. 0%。成品的酵母味、CO2、酸味和轻微的醇味构成牛奶酒的典型风味。其他挥发性风味成分有乙醛、丙酮、丁二酮、3-羟基丁酮等。牛奶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用于胃肠和代谢疾病、高血压、变态反应等疾病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