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地槐、骄槐、芩茎、牛参、牛人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图)。切片,晒干,生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苦, 寒。入肝、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 杀虫灭疥。《养耕集》: “解风热, 去热毒。”主治: ①牛血痢证, 与归尾、苍术、黄连、炒槐花、炒地榆等配伍(《抱犊集》)。②马肺风毛燥,与人参、玄参、紫参、沙参、秦艽、何首乌配伍,如五参散。③马疥疮, 与白头翁、苦楝皮配伍(《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牛、马15~60克; 猪、羊6~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脾胃虚寒者忌服。本品含多种生物碱: D-苦参碱(D-matrine)、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槐花醇(D-sophoranol, 5-hy-droxymatrin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methylcytisine)等。有利尿作用, 对肠运动机能有双相调节作用, 有止痢止泻作用。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抗滴虫作用与蛇床子相近。并有防止白细胞减少作用。
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