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或细胞整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细胞可以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因而可以调节其运动方向以产生相应的反应。真核细胞依靠细胞内的细胞骨架的分子移动而产生使细胞一部分或整体做位置上的变化。
细胞器运动 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液泡、溶酶体和色素颗粒等在细胞质内的移位。线粒体可依细胞分化不同时期而由核周区移到质膜下区。溶酶体在质膜内吞作用以后, 移动其位置与吞噬泡接近合并形成次级溶酶体, 经过其中酶的消化而以残余体的形式运动到质膜下与其相贴,经过质膜运动而排出出胞体外。
细胞整体运动 主要以纤毛或鞭毛运动方式,改变细胞本身的位置。纤毛运动是在有腺苷三磷酸(ATP)参与的条件下,由微管二联体的动力蛋白臂收缩而产生运动。变形虫样运动又称阿米巴样运动,是指依赖于细胞表面产生暂时性的胞质突起的细胞运动形式,其胞质突起称伪足。这种运动主要依靠胞质中的以肌动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丝系统的存在,在ATP的作用下,肌动蛋白微丝能与肌球蛋白微丝相互作用产生细胞移动的推力,但其条件是必须附着在一定固态基质而且应当有伪足的形成,以便其余胞质在运动过程中能流入伪足中。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白细胞等的运动即属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