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壳科、膜壳属(Hymenolepis)的各种绦虫寄生于家禽和野鸟类的肠道所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膜壳绦虫的种类很多,分布也极广泛。中国已知的禽膜壳绦虫达20余种,陆栖禽类的代表种为鸡膜壳绦虫(H.cariocade Magalhaes,1898),寄生于家鸡和火鸡的小肠。成虫长30~80毫米, 细似棉线, 节片多达500个。头节纤细, 极易断裂。顶突无钩, 睾丸三个。寄生多时可达数千条, 但致病力不大, 对雏鸡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刺蝇。水禽类的代表种为冠状膜壳绦虫 (H.coronula Dujardin, 1845),寄生于鸭、鹅及其他水禽的小肠。虫体长120~190毫米,宽2.5~3毫米, 顶突上的钩单行一圈呈冠状, 吸盘上无钩。睾丸排列成等腰三角形, 虫卵无卵囊包围。致病力较强, 主要危害雏鸭, 常呈地方性流行, 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中间宿主为小甲壳类和螺类。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粪便检查找到孕节及尸体剖检发现虫体便可确诊。常用的驱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六氯酚、吡喹酮和丙硫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