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尖旋尾线虫 〔Oxyspirura mansoni (Cobbold,1879)〕寄生于禽瞬膜下、结膜囊和鼻泪管中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属旋尾目、吸吮科、尖旋尾属。虫体两端细, 前端圆钝, 后端尖, 角皮光滑。口呈环形, 由一个分为六叶的几丁质环围绕着, 环上有乳突。咽前部短而宽, 后部狭而长, 咽内有2对亚背齿和1对亚腹齿。雄虫长8.2~16毫米, 尾部向腹侧弯曲, 无尾翼,有4对肛前乳突和2对肛后乳突, 交合刺不等长。雌虫长12~20毫米, 阴门位于体后部。虫卵排出宿主体外时已含胚胎, 大小为(50~65)×45微米。成熟的雌虫在宿主眼瞬膜下等处产卵。卵随泪进入泪管, 吞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被蟑螂吞食后, 约经50天,幼虫发育成熟。禽类啄食了含感染幼虫的蟑螂而被感染。幼虫在嗉囊内逸出, 由食道逆行到口, 再经鼻泪管到眼寄生。由于虫体的不断刺激, 常引起眼炎, 瞬膜肿胀、流泪、不安, 不断搔抓眼部。有时引起眼睑粘连,眼睑下聚积有白色乳酪样物质。严重眼炎可导致眼球损坏。可用左咪唑溶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