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好发于老龄犬,患犬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通过X线、B超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可以确诊。本文就近期接诊的一例犬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并前列腺肥大病例报告如下。
1 基本信息
患犬为一12岁龄雄性京巴犬,未去势,体重7.5 kg,近三年来出现间歇性血尿,未给予治疗,饮食欲正常,常规免疫驱虫。近期尿血加重,遂带往我医院救治。
2 检查
2.1 基础检查
患犬精神良好,体征正常,两眼眶周围脱毛较为严重,行走步态不稳;频频排尿,呈酱红色带褐色血凝块(见图1);触诊肛周有结节性肿块,未见明显疼痛感,直肠触诊可触及肥大的前列腺,腹部触诊未见明显异常。
图1 患犬排出的酱红色尿液
2.2 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3 影像学检查
2.3.1 X线检查
图2 腹部X线正位片 图3 腹部X线右侧位片
图4 膀胱碘海醇造影 图5 膀胱气体造影
腹部X线片可见胃内容物呈高密度阴影,胃及肠道内有少量气体(见图2);肿大的前列腺前移突出于骨盆腔之外,向上挤压直肠,向前推压膀胱,直肠内有大量粪便内容物(图3);膀胱碘海醇造影后显示膀胱内存在多个占位性病变(见图4);排出膀胱内碘海醇后,打入空气再次造影后,显示占位性病变突出于膀胱壁,且凹凸不平,沾有阳性造影剂(见图5);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2.3.2 B超检查
图6 膀胱壁可见多处突出物
图7 膀胱壁可见血流信号
B超检查显示膀胱壁凹凸不平,可见多个大小不一、与膀胱壁相连的中低回声团块(见图6);彩色多普勒下部分团块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见图7);肝脏、肾脏暂未见明显异常。
2.4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手术切除的膀胱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起源于移行细胞上皮的肿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中度分化,呈致密实体样生长;多个有丝分裂相;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生长扩散至样本边缘(见图8)。
3 初步诊断
根据相关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细胞癌合并前列腺肥大。
4 治疗
4.1 手术治疗
标准程序术部剃毛消毒,吸入麻醉后,平行于阴茎侧面做一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肌肉,从切口伸入手指,牵拉出膀胱,用灭菌垫单、纱布多层隔离膀胱。于膀胱腹侧血管稀少且内无肿物部位切开膀胱,用镊子取出一2×2cm黑褐色血凝块。将膀胱外翻,充分暴露膀胱内肿块,止血钳从膀胱粘膜下层夹紧肿块,使用电刀从止血钳上方切除肿块,手术切除十多处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见图9)。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壁后,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对肿块切除后的切面从肌层至粘膜层进行缝合。再次冲洗膀胱后,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对膀胱切口进行库兴式缝合,最后常规缝合肌肉、皮肤。
鉴于患犬已出现前列腺肥大,同步实施去势术。
图9 膀胱内肿块
4.2 药物治疗
术后给予抗生素及白蛋白治疗,待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之后,给予托消化瘤药物进行肿瘤抑制治疗,因主人个人意愿,不同意进行化疗。
术后4个月左右,患犬再次出现尿血症状,经B超检查,膀胱内再次出现多个肿块,该病例预后不良。
5 讨论
移行上皮细胞癌好发于老年动物,初期常单个生长,但由于膀胱黏膜有着丰富的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血液营养,后期发展非常快,呈侵袭式生长,于膀胱内可见多处出现肿块。同时,肿瘤细胞可随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发生转移,如肺部、脾脏、肝脏等血管较丰富的脏器及淋巴,常预后谨慎甚至不良。
怀疑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病例实施手术时,应使用纱布做好膀胱与腹壁切口、腹腔内其他脏器做好隔离,防止肿瘤细胞的移植;膀胱切口应选择在腹侧血管稀少且无肿物的部位;手术应尽可能切除肿块,必要时可实施部分或者全膀胱切除术。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属于恶性肿瘤,加之该肿瘤呈侵袭式生长,完全通过手术切除可能性较低,仅可作为应急和姑息治疗。术后配合使用化疗药物,如果肿瘤变小或者维持稳定,且动物对化疗的副作用可以接受,可持续治疗;如果完全缓解,可持续用药4-8周以期根除;如果病情进行性恶化或化疗副作用较明显,治疗应终止,这种病例通常以死亡告终。本病例中,因主人个人意愿,患犬术后未进行化疗,短时期内即复发,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