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兽医眼科临床上有许多病例在疾病的初期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等到就诊时患眼已经发展到没有保留意义的地步,或者如果继续保留的话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全身疾病,例如全眼炎。这类病例一般需要摘除患眼才达到良好的预后。临床上眼球摘除的方法主要分为经结膜摘除和经眼睑摘除。经结膜摘除的方法应用较早,且操作上较经眼睑摘除法简单。但是经眼睑摘除法具有许多优点,更适用于临床应用,现介绍如下。
1. 手术操作方法
1.1 简述
用电刀在上下眼睑做环形切口,逐渐将结膜与眼睑皮肤分离开,深入到巩膜之上,分别切断眼外直肌、斜肌及眼周组织。用止血钳钳夹球后视神经束及血管,切断后烫烙止血,植入大小适宜的义眼球,逐层缝合眼眶周围组织及眼睑皮肤。
1.2 详细操作步骤
1.2.1 沿睑缘做环形切口
眼睑切口不适宜距离睑缘太远,一般要位于眼轮匝肌范围内距离睑缘约0.5-1.0CM。如果眼内有严重的感染或者有液体外溢,可以将上下眼睑进行缝合,减少伤口污染几率(图1、2)。
图1 眼睑皮肤环形切口;图2 眼睑皮肤切口位置
1.2.2 分离组织
分离眼睑下肌肉、脂肪、筋膜等组织,逐渐向巩膜方向深入,注意不要切透结膜,在上下眼睑近内眦方向注意避让眼角静脉(图3)。
图3 分离上眼睑,箭头所指血管为眼角静脉
1.2.3 切断眼外直肌、斜肌
分离到巩膜后分别找到上直肌、上斜肌、外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内直肌并切断(图4-15)。
图4 上直肌;图5 上直肌解剖位置
图6 上斜肌;图7 上斜肌解剖位置
图8 外直肌;图9 外直肌解剖位置
图10 下斜肌;图11 下斜肌解剖位置
图12 下直肌;图13 下直肌解剖位置
图14 内直肌;图15 内直肌解剖位置
1.2.4切断球后视神经束及血管
用止血钳钳夹球后视神经束和血管,用弯剪于止血钳前方剪断视神经束及血管,用电刀烫烙止血残端(图16-17)。
图16 切断球后视神经束及血管;图17 摘除眼球后的眼眶内空腔
1.2.5植入义眼球
于眼眶内植入大小合适的义眼球,具体尺寸参考对侧健康眼球。然后分离出部分眼睑下组织,包裹义眼球做间断结节缝合(图18-19)。猫不植入义眼球。
图18 植入义眼球后,结节缝合眼睑下组织;图19 结节缝合眼睑下组织
1.2.6缝合眼睑皮肤
缝合上下眼睑,根据情况做引流条(图20)。
图20 缝合眼睑皮肤
1.2.7摘除下来的完整眼球(图21-23)
图21 完整的眼球,箭头所指为第三眼睑;图22 连接有眼睑的完整眼球;图23 完整的结膜组织
2. 讨论
眼球摘除术适用于全眼炎,眼内炎、眼内肿瘤、严重的角膜穿孔,部分青光眼病例也可选择眼球摘除。眼球摘除术主要分为经结膜和经眼睑两种术式。经眼睑的眼球摘除更适用于眼球有严重感染或者眼球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病例。这种术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感染物质不外溢,保证非感染区域的无菌状态。另外笔者在临床上发现有些经结膜眼球摘除的病例出现未摘除第三眼睑或不闭合睑缘等问题,导致术后仍然能够分泌出泪液,在术部形成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发炎。经眼睑摘除眼球的术式在摘除的同时能够将第三眼睑腺、结膜及上下眼睑的睑板腺、泪腺等泪液分泌组织一同摘除,避免此等问题的发生。摘除后眶内填入硅胶义眼,减少死腔,降低感染的风险。在笔者统计的117例经眼睑摘除眼球的病例里只有一例犬的眼球摘除出现术后感染,且尚不能确定是常规感染或是对义眼球出现了排异。综上所述经眼睑眼球摘除术感染风险低,预后良好,无术后遗留问题,推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