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例脾脏血管肉瘤的病例诊治分析
    来源:辈宠网

摘要:一只13岁的雄性去势柯基犬,超声检查确诊脾脏肿物后行脾脏切除术。经病理学确诊为脾脏血管肉瘤。手术后辅助化疗及口服抗肿瘤药,期间未见明显异常临床症状,手术至今已存活近两年,近期超声检查发现肝脏上有肿瘤转移可能。

一、病史及临床症状

雄性去势柯基犬,11岁,主人发现近期易疲劳,常呼吸急促,腹围增大遂带其就诊。日常饮食以犬粮为主,饮食水及排泄未见明显异常。

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患犬精神状态良好,呼吸急促,可视粘膜略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小于2S。心率不齐,体温正常。触诊腹腔内中后部有一大肿物,约10cm*15cm大小,质软。术后除可视粘膜略白,未见明显临床症状。

术前血常规显示贫血,生化正常,血凝正常,DR未见胸腔肿瘤转移,血压高,超声显示脾脏肿物,肿物实质呈蜂窝样,可见条索样供血,微少量腹膜腔积液。术后一直轻度贫血;术后八个月开始碱性磷酸酶升高;超声显示术后2个月开始胆泥淤积,14个月开始肝脏增大,22个月肝脏出现囊实性病变;DR胸腔一直未见肿瘤转移。

表-1全血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查

三、治疗

手术切除脾脏肿物及脾脏。取肿物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脾脏血管肉瘤。每日口服补血药,定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术后3天开始口服癌肿平、新活力、丰兹益等抗肿瘤药。术后三周开始化疗,多柔比星、卡铂交替使用,每三周一次,外加一周马赛替尼口服。卡铂与多柔比星各用2次,术后二个月至今每日口服癌肿平与康健灵,阶段性口服养血维他。术后八个月开始口服保肝利胆药物至今。

四、预后

脾脏血管肉瘤一般预后不良,很少动物能存活超过1年。本病例的患病动物脾脏及脾脏血管肉瘤切除后至今已存活近24个月,虽已出现肝脏转移约3个月,除轻度与贫血相关的易疲劳,呼吸急促的症状,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目前仍有较好的生存质量。

五、分析与讨论

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s,HSAs)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8-10岁的老龄犬和雄性犬,德国牧羊犬及金毛猎犬为高发品种。有调查显示,220例血管肉瘤病例中约50%的为脾脏血管肉瘤。犬脾脏肿瘤中最常出现的也是血管肉瘤。

脾脏血管肉瘤早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渐进性嗜睡、消瘦、食欲不振、腹部增大、黏膜苍白、急性虚脱甚至休克。

实验室检查,尤其是全血细胞技术可能有较多表现,多数动物会有贫血。可能出现多种异常红细胞相,血涂片中可能出现棘红细胞、裂红细胞、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过多、核左移、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影像检查中,超声比DR更能可靠的诊断出脾脏血管肉瘤。血管肉瘤在超声下经常呈不均质的综合回声,这是由于内皮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壁不规则,有时呈海绵状,管腔内充满的出血呈现低回声,而固体组织回声较高。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腹水。组织学特征为多纺锤状细胞簇和/或大量纺锤状细胞。

犬血管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因肿瘤部位和阶段不同存活时间各异,但总的来说较短,通常存活20-60天。术后联合AC或VAC化疗方案平均存活140-220天。脾脏血管肉瘤连同脾脏一起切除并不能治愈该病,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此类肿瘤易出现转移,尤其在肝脏、网膜及腹膜、胸腹腔淋巴腺、肺脏、心脏和肾脏。患有脾脏血管肉瘤的动物术后很少存活超过一年,许多动物在几个月内就会死亡。

本病例脾脏血管肉瘤切除后至今已存活近2年,且仍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回顾其治疗方案,术后使用多柔比星及卡铂各化疗三次,每个化疗周期间口服马赛替尼1周,术后至今一直每日口服癌肿平。与其他病例相比,化疗中使用了卡铂,增加马赛替尼,并长期口服中药抗肿瘤药,起到了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作用。可作为今后此类疾病或其他肿瘤疾病诊治的参考。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