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宠物兔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又称螨病、生癞、石灰脚、干爪病等。疥癣病传播快,易复发。其主要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健康兔接触病兔或病兔的污染物(兔笼用具、垫料)即可传播,也可通过人的接触间接传播。侵害兔体的螨虫较常见的有痒螨科的兔痒螨和兔足螨。疥螨科的兔疥螨和背肛螨。
一、病原及生活史
病原为兔痒螨和兔疥螨。兔痒螨黄白色或灰白色,长0.5-0.8 mm,椭圆形,眼观如针尖大。有四对足。兔疥螨为圆形,小于痒螨,肉眼基本不可见,颜色、肢体大体相似。
疥螨与痒螨全部发育都在兔体上完成。分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以吸吮皮肤渗出液为食,完成整个生活史需10-12日。疥螨在皮肤上挖隧道,以皮肤组织、细胞和淋巴液为食,并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整个生活史为8-22日,平均15日。
二、流行特点
病兔是主要传染源,螨虫在外界生存能力较强,在11-20℃时疥螨可存活3周;痒螨可存活2月。本病靠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被污染的用具环境等可成为传播媒介。本病多发于晚秋、冬季及早春季节,阳光不足,阴暗潮湿适宜本病的发生和蔓延。兔疥螨可感染人。
三、症状
兔痒螨病:主要发生于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塞满耳道如卷纸样。病兔耳朵下垂,不断摇头和用脚搔抓耳朵。严重时蔓延至筛骨及脑部,引起神经症状而死亡。
兔疥螨病:一般先由嘴、鼻孔周围和脚爪部发病,患部奇痒,病兔不停用脚爪搔抓嘴、鼻等处或用嘴啃咬脚部,严重时可出现用前后脚抓地现象。病变部结成灰白色的痂,使患部变硬,造成采食困难。并可向鼻梁、眼圈等处蔓延,严重者形成“石灰头”。足部则产生灰白色痂块,并向周围蔓延,呈现“石灰足”。病兔迅速消瘦,常衰弱死亡。
图1 患耳痒螨的兔子耳道 ;图2 患兔脚部增厚
四、诊断
本病根据典型症状不难作出诊断。确诊需刮取病变部位病料,镜检查到螨虫。
4.1虫体的检查
在患部皮肤和健康皮肤交界处刮取痂皮,刮至皮肤轻微出血为止,将刮下的皮屑置于培养皿内使之成为薄层,为防止虫体爬散,预先在病料周围涂抹凡士林,用热水加热至45度30分钟后除去皮屑,显微镜下观察。
4.2虫卵的检查
采取病料,显微镜下观察。
五、防治
5.1治疗
兔不耐药浴,故治疗的最佳药品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系列产品,可做全身治疗而无遗漏。①伊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2-0.4mg/kg体重口服或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连续4周。②临床配合使用硕腾公司出产的杀螨虫特效产品大宠爱滴剂,按每公斤15毫克的剂量使用,连续使用4周,效果较好。③临床配合使用自配“皮炎合剂”外用,连续1周以上。
5.2预防
保持兔舍干燥、清洁、通风。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并用500-1000倍稀释的三氯杀螨醇消毒笼具。必要时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预防性投药。
六、病例介绍
2015年8月份,中农大我爱我爱动物医院官园分院(北京稀有动物专科医院)接诊多例宠物兔疥螨病病例,现特选出其中几例典型病例与大家分享。
6.1 基本信息
普通家兔,8个月,主人最近发现家里的几只兔子脚趾和鼻头上开始脱毛,而且有硬痂,患兔还不时啃咬,而且耳缘周围也出现了掉毛,起痂的情况。有一只兔子耳朵里还出现类似于纸屑样的黄色分泌物,粘在耳廓内。
图3 耳道内大量分泌物;图4患兔四肢鼻部结痂
图5 前爪结痂严重;图6 四肢爪部严重增厚
6.2化验室检查
病健分离处刮取病料,实验室镜检。
图7 镜检到的螨虫卵;图8 镜检到的螨虫
6.3 初诊
耳痒螨感染,疥螨感染。
6.4治疗
(1)伊维菌素每公斤0.2m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
(2)大宠爱滴剂45mg后背滴药使用,每周一次。
(3)皮炎合剂外用,一日三次。
(4)益生菌口服。
6.5复诊
用药后3天,7天分别复诊。
图9 耳朵明显好转;图10爪部明显好转
图11 爪部明显好转;图12 爪部明显好转
七、体会
1.治疗螨虫类的药物,大多数对于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治疗的必须保证能连续使用杀螨药物4周以上,以便于杀死刚孵化出的幼虫,防止再次感染。
2.对于受污染的环境,兔笼,以及垫料等应该彻底消毒。
3.疥螨病为人畜共患病,治疗是应注意个人卫生。
4. 饲养管理应合理,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5. 兔子的应激反应较大,治疗过程中应适量添加益生菌以防止引起胃肠道反应。
6.畜主带患兔自行上药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兔子反应强烈,千万不要因为剧烈挣扎而导致骨折或韧带拉伤。这一点应要确实叮嘱给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