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化疗原则
    来源:辈宠网

使用化疗药物能够延长患肿瘤疾病动物的生命与改善其生活质量。许多化疗药物的治疗指数比较低,因此应密切注意化疗药物的治疗剂量与化疗的时间安排。适合患病动物的选择对化疗的成功也是比较关键的。如果医生熟知化疗药物的使用,那么其药物毒性是可以预知的,并予以应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确保患病动物的生活质量。这篇文章旨在回顾肿瘤性疾病动物在治疗过程中所涉及化疗药物的安全而有效使用的基本原则。

目前临床医师对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中,化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化疗作为独立治疗手段或是辅助治疗都能够改善许多癌症动物的生活质量并能够延长其存活时间。尽管化疗药物的使用大有裨益,但由于药物的潜在毒性,判定患病动物是否适合进行化疗以及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

适应症

在对任何动物进行化疗之前,必须符合一些相关标准。

1. 临床医生应该对疾病进行确诊并熟知此类型肿瘤能够对抗肿瘤药物做出反应。

2. 根据肿瘤类型,对患病动物应进行适当的检测(例如胸腔放射照相、腹部超声、全血细胞计数、生化、骨髓抽吸)。所做的检测使医生能够对动物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评估,并且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也有助于医生预估患病动物在治疗前后所需要的辅助支持。

3. 在化疗之前应使患病动物尽可能的处于稳定,纠正其脱水异常、电解质失衡、肝肾功能障碍、贫血等,如有可能,应采取一些措施使患病动物能够耐受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毒副作用。牢记患病动物的一些医疗问题只能通过治疗癌症而得到解决。

4. 应告知畜主治疗的费用、程序以及潜在的毒副作用。为确保治疗成功,畜主必须遵从治疗协议。

5. 如果存在任何其它的治疗方法,应与畜主进行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些不能通过局部治疗(例如手术)或放射疗法的一些广泛性疾病和潜在的代谢性疾病,需采用化疗。

大部分兽医肿瘤医师的目标就是延长患病动物的生存时间,并且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使患病动物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化疗的目的:①缓解患病动物对敏感性肿瘤的反应,例如淋巴瘤与骨髓瘤;②减少或根除高转移性肿瘤潜在的微小转移灶,例如骨肉瘤和侵袭淋巴与血管的肿瘤;③对转移性癌症的姑息性治疗。

用量与时间安排

一旦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与肿瘤分期以及使其体况恢复稳定之后,必须制定一份合适的治疗计划。给药剂量与治疗时间安排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进行化疗时,应在患病动物可以耐受的药物毒性范围之内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已达到最大的药效浓度,应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与最短给药间隔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的治疗指数是非常低的,所以在给予任何化疗药物之前应仔细计算药物剂量。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在体内代谢并且以复杂的方式进行排泄,因此根据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这种给药方法与基础代谢率、血容量、心输出量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有关,并且优于以体重为基准来计算给药剂量。但这种给药方法也有一些例外,因为一些化疗药物的毒性对于猫和小狗时常是增加的,例如像美法仑和多柔比星这些化疗药物一般以体重计算药物剂量是比较安全的。对于猫和小狗(小于10kg),目前大多数肿瘤医师以体重来计算多柔比星的剂量。

由于许多药物通过肝肾代谢或清除,所以伴随肝肾功能障碍的动物可能承受药物毒性增加的风险或减少药物的效力,对于这些动物,或许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正常细胞比肿瘤细胞修复损伤所需要的时间要短,因此应根据正常细胞修复由于药物所造成的损伤所需要的时间来选择化疗时机。如果治疗间隔时间太长,被药物损伤的肿瘤细胞将被恢复,肿瘤将会进一步恶化。如果治疗间隔时间太短,机体将无法承受药物所产生的毒性。因此在机体能够承受药物毒性的范围之内,应尽可能地缩短化疗周期。每个患病动物是独立的,并且对每一种药物的反应不同。如果之前化疗药物的毒性尚未消除,应推迟患病动物做下一次化疗。医生应结合化疗药物的毒性考虑是否推迟化疗或减少药物剂量。

毒性

由于化疗药物作用的目标是快速分裂的细胞,因此对那些快速分裂的正常细胞的副作用是可以预知的。当对成年动物进行化疗时,骨髓抑制、胃肠道毒副作用以及脱发是最常见的副反应。这些毒性之后会进行讨论。一些药物所产生的特殊毒性也会在特殊药物这一章节进行讨论。假如医生考虑到化疗的毒副作用并采取一些措施去避免或快速地应对这些反应,绝大多数患病动物会很好地耐受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

骨髓抑制

大部分化疗药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骨髓毒性。由于嗜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的半衰期最短,这些细胞的减少是最常见的急性毒副反应。化疗所诱导的贫血常常是一种慢性的毒副反应,一般贫血的患病动物不需要治疗。在用有骨髓抑制性药物之前,应立即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如果嗜中性粒细胞小于3000/μL或血小板小于100000/μL,那么应该推迟化疗,但当嗜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是由肿瘤(例如副肿瘤综合征、骨髓痨)造成时,不应推迟化疗,而应该通过治疗癌症来应对嗜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症。

患病动物化疗之后,嗜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在预估达到最低值时应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最低值在1500/μL以下,或血小板计数在60000/μL,那么之后药物的剂量应减少20%~25%。

尽管许多化疗的副反应不需给予其它治疗而自行恢复,但许多临床医生接诊到中性粒细胞数少于1500/μL的动物时,都会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由于伴随严重骨髓抑制的患病动物感染到外源病原微生物或自体胃肠道病原菌群的易位,患病动物可能会出现败血症。患骨髓抑制的患病动物需要紧急治疗。如有可能,应对尿与血进行培养(在进行膀胱与颈静脉穿刺之前,应确保血小板在正常生理范围),这些患病动物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例如补液、止吐等)。对于伴随骨髓抑制的患病动物,应注意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病动物,应注意减少创伤的风险(例如使用装有垫料的笼子),对于伴随严重的、危机生命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病动物可以使用人重组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在大多数患病动物没有必要使用这种激素。考虑到在治疗过程中用人用药品存在产生抗体的可能性,所以应密切关注患病动物的体况。

胃肠道毒性

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的毒性通常是明显的,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产生恶心和呕吐一方面是由于化疗药物对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肠道上皮的直接损伤。通过给予止吐药可以治疗甚至避免呕吐,新型的羟色胺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多拉司琼)可以充分缓解这些临床症状,但是这类药物比较昂贵。在给予化疗药之后的1~2周内使用止吐药可以避免或减少呕吐。由于药物对肠道上皮的直接损伤,腹泻可能发生,对于慢性腹泻,可以给予温和性食物或短期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的、顽固性的呕吐或腹泻,应住院治疗,给予液体和抗生素以避免脱水或败血症。

脱毛

脱毛是化疗药物的一种常见的毒性反应,这很少会出现临床问题,但或许是动物主人比较关心的。在持续生长的犬(例如贵宾犬、老年的英格兰牧羊犬、西施犬),脱毛是最严重的。化疗完成与终止之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毛发会恢复,但毛发的颜色与质地可能与之前稍有不同。绝大多数猫失去他们的胡须和外层粗毛但保留了下层绒毛。

通讯作者:董军

翻译人员:李彬 许超 于佳 靳雨东(北京恒爱动物医院)

杜宏超 季玲西 姜秋月 裴世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