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犬眼部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来源:辈宠网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直观的诊断脏器内部疾病,随着高频超声探头的出现,尤其是10 MHz 以上频率聚焦探头,使得近场图像的显示越来越清晰,这样眼球等浅表器官的检查成为现实。

1958 年 Baum 和 Greenwood 开始将二维超声应用于眼部声像图研究,1989 年Erikson 将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引入人医眼科临床,而后逐渐发展成熟。然而关于犬的眼科超声报道首次出现于1999年,并且更多的局限于单个病例的研究,缺乏犬有关眼部超声基础数据,并且我国尚未有犬眼科超声的报道。


1.1 超声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1.2 A型超声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根据不同组织声阻抗的差异,A 型超声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波形,根据不同界面产生 A 型超声波形的时间不同,选择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最适声速,根据公式“距离 = 速度 × 时间”获得相关组织的生物测量值。

1956 年,美国眼科医生 Mundt 和Hughes 首先利用 A 型超声波检查进行眼部占位病变的研究。A 型超声探头频率通常为 10MHz,对于眼轴长度测算的准确度可达 0.01mm,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时至今日,A 型超声以其高轴向分辨率主要应用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相关参数的生物测量



1.3 B型超声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B 型超声是通过扇形或线阵扫描,将组织的界面回声转为不同亮度的回声光点,由无数回声光点组成二维声像图。

受自身分辨率的影响,B型超声的声像图近场图像显示不佳。我们可以通过增距垫的使用或者高频率探头的选择来改善其近场的显示状态。这样,B 型超声可以扫查角膜、眼前房、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后方区域等结构。

在临床中,超声对于晶状体位置、玻璃体结构疾病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葡萄膜疾病、眼内占位性肿物 、眼内疾病进行清晰的二维图像显示 ;对于眼睑、泪腺、眶内等提供直观证据帮助疾病诊断或辅助选择治疗方案。

另外,虽然 B 型超声使用游标对距离进行测量存在准确性不足、重复性差等缺点,但对于不适于角膜施压的病例,以及外伤后眼内情况复杂等不宜使用 A 型超声或 IOL-Master 进行眼轴测量者,B 型超声可以提供大致的眼轴数据,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脉冲波多普勒、彩色多普勒和实时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对眼球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观察测量,还可以应用多普勒血流检测技术显示眼部血管血流方向,分析其血流特征,观察病变内血流分布情况等,实现了眼部超声诊断的一大突破。

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对眼球的动脉血管血流频谱分析主要是针对眶内段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进行,血流参数主要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s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度(time average peak velocity)等,通过公式计算出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通过 CDFI进行眼部动脉血流频谱分析对于一些眼部缺血性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

2.  犬眼部超声检查

2.1检查技术

犬眼科的超声检查对探头的选择主要关注高频率(10 MHz 以上频率)、较小接触面两点。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选择高频率(10 MHz 以上频率)眼科凹面探头,也可以使用7.5 MHz的心脏相控阵探头或者10~12MHz的扇形或小的线阵腹部探头。有时为了增加近场显像能力,需要使用增距垫,以便检查前房之前的结构。

大多数犬的眼科超声检查不需要全身麻醉,可以利用丙对卡因进行眼部的浸润麻醉,以消除动物的不适。对于攻击性犬进行全身麻醉检查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麻醉导致第三眼睑脱垂可能影响检查前房。

检查时,动物仰卧保定或坐立保定。眼部充分使用耦合剂,探头直接放置在角膜上进行检查。有时使用增距垫检查,可以减轻眼球突出犬的痛苦,也可以更清晰显示角膜、前房结构。超声扫查时,至少需要获得眼球的纵切面和冠状面。

2.2 正常犬眼部声像图

在犬眼部声像图中,可以显示角膜、眼前房、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眼球后方区域等结构。

角膜呈现线状强回声结构,与无回声弯曲状的前房结构很容易区分。虹膜和睫状体不易区分,位于前房后方,呈现“V”中等强回声结构。垂直声束检查晶状体可以显示晶状体囊,晶状体呈现无回声结构,并出现后方声影。玻璃体含有大量水分,呈现无回声液性暗区,并出现后壁回声增强。眼球后方可能出现强回声脂肪组织、无回声视神经结构和条索状中等回声眼球肌肉结构。

B型超声的眼球测量必须在眼球纵切面眼轴上进行精确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探头对角膜过度挤压会导致角膜到晶状体前囊的距离缩小。

2.3 眼部疾病常见的声像图特点

眼球内肿块破坏正常的结构,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回声结构各异,并可能造成玻璃体和晶状体的移位。眼球后肿块可能造成眼球后壁的移位,产生混杂回声结构。所有的肿块内均可能出现无回声液体结构,形态不一,需要进行超声介导下细针抽吸来判断脓肿、肿瘤、囊肿、血肿等结构。

眼内出血造成眼内玻璃体、前房等结构的回声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块发生机化表现为低回声。

视网膜脱落/剥离是超声诊断最常见的疾病变化,其声像图表现为从眼球后壁吻端延伸到玻璃体的线状弧形强回声结构。如果发生完全剥离,则以视神经乳头为中心形成“V”型结构。

眼内或者眼球后异物可以显示,根据其密度和透声性不同,表现为伴有不同程度声影的中等至强回声结构。二维超声还可以显示晶状体的畸形或位置异常。

超声诊断技术在眼科临床辅助检查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理解各项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优势及局限性,扎实掌握各项技术检查操作方法,并将多种超声检查手段综合合理应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是每一位兽医的义务和责任。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