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乌龟腐皮病的探讨
    来源:辈宠网

综述:龟腐皮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粪产碱杆菌等细菌引起的龟四肢、颈部、尾部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部不久坏死;进一步发展时,颈部肌肉及骨骼和四肢的骨骼外露,爪脱落。皮肤腐烂达到颈部骨骼外露的大多会死亡。水质污染也易引起龟患病,如不及时治疗,到后期会导致死亡。
关键词:乌龟  腐皮病 水质 气单胞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爬行动物的人群不断增加,动物医院临床门诊上有越来越多的稀有动物的病例。乌龟作为稀有宠物的一种,被广大人群所饲养。乌龟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宠物医生们所认知。本人根据十来年的门诊接诊乌龟的病例及治疗,对乌龟的腐皮病跟广大的同仁们进行探讨。

龟有粗糙的、有鳞的皮肤,与此相关的是几乎缺乏皮肤腺。一般认为,皮肤腺缺乏是防 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一种适应。在一些龟的下颌下方和沿着背甲与腹甲交界处有麝香腺,这可能用于性的引诱。龟类外部覆盖有表皮鳞和真皮鳞。表皮鳞:许多龟都有大形角质鳞遮盖着背甲和腹甲,但鳞的排列形式与甲板并不一致,每个鳞都是分开发育的。每个鳞下面的生发层沿着鳞的边缘周期性增长,于是鳞的面积就不断扩大。新形成的角质层,把旧的鳞从壳内向外推移。结果使旧的鳞不断堆积,表现出不规则的同心圆,与鱼鳞的年轮相似。

乌龟的柔软部分如颈和腿也有鳞遮盖。真皮鳞:龟存在发育良好的真皮鳞,即在真皮内形成坚硬的真皮骨板,紧密地与内骨骼连接一起。壳的背部,表皮鳞的下方包括着骨质的肋板,在背中线与脊椎的椎弓融合,两侧与肋骨融合。腹甲经常是由9块大的真皮板构成,表面遮盖着表皮鳞,龟爪可看作是两个鳞片构成,一片位于背面,称爪体。另一片位于腹面,称爪下体。爪体发育较好,而且也比较重要。它们遮盖着趾的末一节趾骨,并使之加强。龟的爪体在长轴和横轴都弯曲,在它的下缘包围起爪下体, 爪在趾的末端构成一鞘状物,对趾起保护作用。外层表现为周期性的脱落和更新。

由于乌龟存在着的表皮鳞,在活动过程中、争抢食物过程中、或者饲养环境很差的时候,细菌感染乌龟的皮肤,引起皮肤的溃烂、腐败。现在的家庭饲养模式(给宠物乌龟进行加热)为产气单胞杆菌的繁殖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温度。小小的一处表皮外伤都可能发展成严重的腐皮病,引起乌龟的败血症导致死亡。

引起乌龟的腐皮病的病因是气单胞杆菌。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土壤中,能产生肠毒素、溶血素等外毒素,引发乌龟多种疾病。气单胞菌属种类繁多,在《泊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气单胞菌隶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维隆气单胞菌等菌种。气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荚膜,无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是30度。

近年研究较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认为这两种菌是引起乌龟红脖子、红底板、出血性肠道坏死、洞穴、疥疮、出血、腐皮、白班、白点等多种病症的主要病原。按宠物饲养的乌龟腐皮病大部分的发病时间在乌龟的冬眠期,在乌龟的进食期(一般大概为5月到9月),乌龟精神很好,进食欲望很强,非常活泼好动,在这个期间,乌龟非常有可能出现皮肤的损伤,此期间乌龟的身体素质一般都是非常良好,对于水质、食物中的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比较强,不会出现临床表现。主人由于饲养知识和疾病知识的缺乏,即使乌龟出现一些轻微的临床症状,也不会在意。这种状态下乌龟进入冬眠期,非常危险。北方在家里饲喂的乌龟由于暖气的存在,一般的室内温度都在20度左右,乌龟在冬眠期处于无饮食状态,消耗在夏天存储的能量,机体的抵抗力在冬眠期处于一个降低的态势。温度的适宜,再加上换水不够及时经过一个漫长的冬眠期后夏天的皮肤损伤部位遭到气单胞杆菌感染,甚至已经引起肠道、肺脏、肝脏等器官的损伤。有的乌龟熬不过冬眠期而死亡,熬过冬眠期的乌龟在5月份苏醒后应该进食而不进食,病情进一步加重。 

乌龟腐皮病在早期发现要放置在一个干燥的的环境中,以减少 病原的继续侵蚀。使用药物进行浸泡,浸泡液的要求不要超过乌龟的裙边,浸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乌龟继续放置在一个干燥的环境中。严重的腐皮病感染需要注射抗生素甚至输液来进行积极的治疗,在治疗中,乌龟没有消化道的症状一定进行强饲,以保证能量营养的需求。

腐皮病的病原气单胞杆菌目前进行的药敏试验中,没有极度敏感的药物,药物中以奎若酮类药物为中度敏感,其他的药物在不同的菌属中各有不同。嗜水气单胞杆菌还对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温和气单胞杆菌对阿莫西林、先锋四不敏感。在腐皮病的治疗中,外用药是一个通常使用的方式,可以使用但单一使用具体效果有待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红祥、陶永君 鳖保宁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的药效学研究[J];水产科学;2001年04期

2、陈承平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总数[J].水产学报,1992,16(3):282-286

3、沈锦玉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4、SLEEUTRUB.Basic and applied  Slayer research;anoverview.FEMSM icrobiology reviews,1997,20,5--12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