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导读:
视网膜疾病最主要的问题是容易造成动物的失明,所以很多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挽救动物的视力,但这些检查都需要特殊的仪器,同时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三、先天性或遗传性导致的失明
(一)进行性视网膜萎缩(PRA)
1.定义
(1)更确切的说这种病叫进行性视网膜退化(PRD),是因为正常的感光细胞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过早的死亡。
(2) 这种遗传性的疾病在很多纯种犬中有遗传性,但在杂交犬中也可能会有此病的发生。一旦家族成员有患病的出现,最好不要进行繁殖!
(3)基因鉴定:可以检查是否携带PRA的基因(只在某些品种)。
2.临床表现
(1)视力丧失
夜盲-由于视杆细胞的退化,所以先出现的症状是在昏暗灯光下不愿运动,然后才出现视锥细胞的退化。
瞳孔开始散大,瞳孔光反射开始缓慢。严重病例则会造成瞳孔光反射消失和失明。
迅速失明的可能在一岁内发生,缓慢发展的则可能2岁以上,甚至到8岁才彻底失明。
(2)白内障
PRA的后期很多会发生皮质性的白内障。(可能是因为变性过程释放的毒素对晶状体的影响)。
3.眼底镜检查:随病情发展而变化
(1)视网膜血管的薄化(变薄)(可以看动脉),脉络膜毯过渡光反射(星状),在非脉络膜毯反射区域色素减少(图1)。
(2)极端表现:视盘苍白,严重的视网膜薄化,脉络膜区域过渡光反射,非脉络膜毯区域可见成片的黑色素颗粒(图2)。
4.进行性视网膜萎缩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品种的差异,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
(1)进行性的视锥和视杆细胞萎缩:这是PRA最常见的类型。常见于小型贵宾犬、英国和美国可卡犬、西藏更犬。缓慢的渐进性失明(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上的犬)。
(2)视锥细胞萎缩:常见于阿拉斯加雪橇犬。昼盲是因为在出生的时候就有视锥细胞的发育异常,随着年龄变大,所有视锥细胞全部萎缩。患病动物在亮光是正常的,但暗光则出现失明的现象。瞳孔光反射和眼底检查是正常的。
(3)中心进行性视网膜发育不良(CPRA):在英国较常见。又称作视网膜色素上皮发育不良(RPED)。与PRA(光感受器的疾病)比较,这是一种视网膜感光色素层的疾病。在某些品种有遗传倾向(很多工作犬会患此病)。有些可能与维生素E缺乏有关。临床表现表过中心视力丧失(很难看见静止的物体)这是因为在视网膜的中央区域有大量的色素沉着。
(4)猫的遗传性 视网膜萎缩也会发生在波斯猫(甚至早在4个月就会发生)和阿比西尼亚猫(早、晚两种类型都可能出现)。
(二)柯利犬眼异常
1. 定义
(1)在柯利犬、雪特兰牧羊犬、边境牧羊犬患有遗传性的CEA的时候,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的发育不良,同时巩膜发育也有异常。
(2)病变出生的时候就有,但不发展。
(3)在柯利犬非常常见(在美国大约有80%的犬患病)只有大约小于5%的非常严重的病例才会出现视力受损的现象。
(4)任何患病动物都不建议进行繁殖。
2.眼底镜检查:病情从轻微到严重都可能
(1)脉络膜视网膜发育不良:最常见的类型。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育不良,使得脉络膜变得可见。脉络膜得发育不良使得下面得巩膜可见(白色)。
被毛为浅色得品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色素沉着也少。
(2)缺损
a、视盘或其周围的巩膜有一空洞(图3)。
b、严重的缺损可能导致失明的发生。
c、其它: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的出血(不常见)。
3.视网膜发育不良:视网膜的结构先天发育不良
(1)定义
轻微的病例是不会被发现的,严重的类型则会导致失明(少见)。不像PRA那么常见。 无需治疗,不要繁殖患病犬。
(2)病因
a. 遗传:拉布拉多犬和英国史宾格犬。
b. 获得性:继发于子宫内或新生儿感染(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泛败血症)、中毒、维生素A缺乏和放疗。
(3)眼底镜检查:病情不发展
a. 视网膜褶皱:脉络膜毯区域可见线性的过渡光反射,在非脉络膜区域呈灰到白色的线性,有时候某些区域会出现视网膜分离。
b. 脉络膜区域呈过渡光反射,色素的沉积导致了继发的萎缩。
四、可能导致失明的视网膜获得性疾病
(一)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1. 定义: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炎症
(1)如果原发的病源于视网膜,则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假如原发于脉络膜,则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
(2)脉络膜视网膜炎的病因和治疗与前葡萄膜的治疗大体相同。
(3)病初可能只影响到单眼,后来逐渐影响到双眼,当病情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视力。
2.病因:很多可能的原因
(1)免疫介导: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a、多数病例是自身免疫性的。
b、有些病例是继发于其他的免疫性疾病(小柳原田氏综合症)。
(2)传染性
a、细菌:败血症、 布氏杆菌、巴尔通体;
b、病毒:犬瘟热、疱疹病毒、细小病毒、猫翻白细胞减少症、猫白血病等;
c、likecisiii. 立克次氏体 ;
d、全身性真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隐球菌病;
e、原虫:弓形体,猫最常见的病因,犬的美洲肝脏寄生虫;
f、v寄生虫:蝇的幼虫、犬弓首蛔虫幼虫;
g、藻类: 犬的原藻病和曲霉病。
(3)外伤:钝性创伤、手术、异物。
(4)肿瘤:视网膜或脉络膜的肿瘤(非常少见) 。
3.眼底检查:无论何种病因,病变大体相似,只是病变可能处于活动期或非活动期。
4.活动期的脉络膜视网膜炎-观察这些病变:
(1)活动期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模糊或绒毛状边界。细胞浸润(肉芽肿病变)呈现白色、灰色或黄色外观(通常是因为感染性原因所致)。局部视网膜水肿(浑浊的区域),视网膜脱落和出血,视网膜血管可能充血或出现周围血管套袖(白色边缘)。
(2)也可能出现视神经炎或玻璃体的炎症。
5.非活动期脉络膜炎-观察这些病变
(1)非活动期的脉络膜炎多是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因为外观表现都是正常的 。
(2)非活动期的病变特点是边界尖锐,局部的过渡脉络膜毯反射(因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萎缩造成的),色素沉着改变(脉络膜毯区域色素成丛,非脉络膜毯反射区域色素减少)(图4)。
6.治疗
(1)治疗潜在的病因
a、彻底的物理体检,可能需要进行血液、生化、影像、免疫等方面检查。
b、治疗潜在的全身性疾病(传染性、炎症和肿瘤)。
(2)全身抗炎药物治疗自身或免疫介导性疾病
a、最初用药多选择泼尼松,按照1-3mg/kg直到病情减轻,然后再逐渐减量。
b、口服非类固醇药物:对于禁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使用。
c、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对于免疫介导的疾病用上述治疗无效的。
图1.PRA造成的脉络膜毯过渡反射
图2.PRA末期,视盘苍白,视网膜血管已经消失
图3. 视盘发育不良,视盘中央有缺损
图4.非脉络膜毯反射区域色素沉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