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简介
沙皮犬,13岁,雌性,体重35kg,未绝育。主诉:该犬近一年腹围越来越大,以为是肥胖引起,食欲正常,精神状态未见明显异常,未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近期发现该犬精神状态差,食欲下降腹围速度增大,已无法正常趴卧休息。
2临床检查
2.1体格检查
体温37.6℃,呼吸40次/min,心率120次/min,口腔黏膜颜色粉白,精神沉郁,触诊腹部有波动感怀疑有大量液体。
2.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血清电解质检查结果见表2,血清生化检查结果见表3。腹腔穿刺得到大量红色液体,离心后进行细胞学检查,镜检结果见图1。
表1 血常规检查
图1 腹腔穿刺液体细胞学镜检
2.3 影像学检查
X线显示腹腔有大量的积液。
3诊断
综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后诊断为脾脏血管肉瘤。
4治疗
4.1药物治疗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给予对症输血,补充营养,口服营养膏;补血肝精;对症治疗3天后症状好转,食欲好转;血常规已基本恢复正常(表4)。
表4 治疗三天后血常规结果
4.2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术前给予止痛药、抗炎药,止血,留置双侧静脉通道,术中静脉滴注给予白蛋白5支,以2mg/kg计量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进行气管插管并以异氟烷进行呼吸麻醉,常规仰卧保定,剑状软骨往下到耻骨前做常规剃毛消毒。
术式:常规腹腔开口,打开腹腔后大量的血水流出,为防止腹压下降过快缓慢往外放,一边放一边用温热的复方氯化钠进行冲洗,直至冲洗干净为止。肿瘤拉至腹腔外进行结扎摘除,发现网膜已有破损进行大网膜切除,检查腹腔有没有异常后进行腹腔闭合(图2)。
术后护理:给予保温每天对症输液一周,每三天进行一次换药。术后进行细胞学检查(图3)。术后腹围明显减小(图4)。
图4 该犬术后照片
5讨论
脾脏血管肉瘤为一种犬不是很常见的肿瘤,脾脏血管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有关。脾脏血管肉瘤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早期症状多不典型,随着肿瘤的进展多表现为腹痛、厌食、消瘦、贫血、出血等,验室检查常表现为表现为正常细胞性或者巨幼细胞贫血以及血小板数量减少,部分患畜可有白细胞增高。由于脾脏血窦丰富,脾脏血管肉瘤极易转移,较多见的部位是肝脏、肺;淋巴结及骨骼,偶有肿瘤转移到消化道;即使术前患畜未发现肿瘤转移而进行脾脏摘除,术后肿瘤转移的发生率仍是很高的。脾脏血管肉瘤病情发展快、转移早、预后差,自发性脾脏破裂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因为增加了肿瘤腹腔种植转移及血行转移风险。另外,肿瘤的大小也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之一。
6小结
检查时需要宠物主人的配合与全面的检查,不能漏掉每一个关键点,比如是否有发情配狗等,笔者遇见的第一例脾脏的肿瘤是一只三岁的松狮怀孕后20天后发现腹围见大,很快到医院检查发现腹腔大量积液。在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之前也要考虑到导致疾病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