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肿瘤简介
犬猫口腔肿瘤在肿瘤病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6%。犬只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含乳突瘤(papilloma)与齿龈瘤(epulides)。齿龈瘤是最常见的犬只口腔肿瘤,占口腔肿瘤发生比例的20%,但少见于猫。齿龈瘤则分为三种型态,包含纤维性(fibrous)、骨化性(ossifying)、棘皮瘤性(acanthomatous),前两种外观上呈现具有肉柄、非溃疡性、非侵入性病灶,肿块细胞起源于齿周韧带,因此在齿龈上进行水平切除通常切除不完全,容易复发;而棘皮瘤性齿龈瘤虽属于良性,但对外围组织与骨头具有侵入破坏性,只是不会转移,为防止局部复发,通常需要配合部分的上颚骨或下颚骨切除术。
犬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则包含鳞状上皮细胞瘤(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s , s c c )、黑色素细胞瘤( m e l a n o m a )、纤维肉瘤(fibrosarcoma);猫则是最常发生恶性鳞状上皮细胞瘤与恶性纤维肉
瘤。这些恶性肿瘤分别介绍如下:
恶性鳞状上皮细胞瘤:
由牙龈黏膜部位长出,呈现溃疡、糜烂状外观。
常见于:犬齿中间牙龈部(狗)、舌头腹侧(猫)、脸颊部黏膜、唇部黏膜、硬颚部、舌部。会破坏黏膜与黏膜下层,侵入肌肉、骨骼(犬只有77%的机会发生)。常转移至附近淋巴结,疾病晚期开始转移至内脏。
恶性黑色素瘤:
对牙龈与骨头具有早期侵入性,具有早期转移特性(常到肺部)。
外观呈现圆顶、无柄状,黑色到棕色。1/3的病例会出现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细胞瘤(amelanotic melanomas),造成确诊困难。
恶性纤维肉瘤:
发生位置与SCC相近。
外观紧实、光滑、具有结节,可能呈现溃疡灶。
对组织具有侵入性,手术移除后还是有高比率再发生,较少转移至周边淋巴结。部分初期纤维肉瘤的外观可能与良性肿瘤相似,需要格外注意。
口腔肿瘤的治疗
外科手术取出的肿瘤团块生检具有诊断意义,也可利用细针抽吸或刮出物评估细胞型态进行诊断,但最准确的方式还是摘除进行病理切片。周边的淋巴结也要采样评估,淋巴结的肿大可能代表细胞转移或是口腔炎症刺激造成,不要只采用下颌淋巴结 (只有50%的准确率);最好同时摘取下颚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咽后淋巴结。
动物在放射线影像学检查下没有显示癌细胞转移到肺脏,也应该考虑给予积极的治疗,包含完整的肿瘤切除、化学疗法、放射线治疗都是合理的范围。犬猫对于外科手术搭配化疗、放射线疗法的耐受性通常良好,除非患者太老、健康状况不佳。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外科手术。
进行肿瘤切除的原则
外科手术需要考虑尽可能的切除病灶,同时保留原有生理功能与外观,良性肿瘤通常只需要切除病灶即可,但恶性肿瘤切除时就必须考虑完全摘除肿瘤的边缘,最好摘除到超出肿瘤边界2公分外,因此往往需要同时进行部分或完全的骨切除术(ostectomy),包含上颌骨切除术(maxillectomy)或下颌骨切除术(mandibulectomy)才能有助肿瘤的完整移除。
上颌骨切除术:可依据需要切除的位置分为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