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流感表证治疗注意:
辨清病性,辨证用药;
清淡饮食,保证饮水,不宜补益;
避寒热;
慎用寒凉药,适当用抗生素。
通宣理肺丸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陈皮96g、制半夏72g、茯苓 96g、甘草72g(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麻黄96g、紫苏叶144g(辛温解表)
桔梗96g、苦杏仁72g、前胡96g、炒枳壳96g (宣降肺气) 黄芩 96g(清肺)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用于外感风寒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懒,鼻流清涕。
说明书摘抄: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
口服液较丸剂效果好
寒重者,可适当加生姜汁
感冒清热颗粒
荆芥穗200g、防风100g、紫苏叶60g、白芷60g、葛根100g(散表)
桔梗60g、苦杏仁80g(宣降肺气)
柴胡100g、薄荷60g(辛凉解表)
苦地丁200g(清热)
芦根160g(生津)
荆芥穗、薄荷、紫苏叶提取挥发油,其它药物制浸膏,最终共成400g冲剂,每用6~12g,一日2次。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咳嗽咽干、全身酸痛、鼻流清涕等病症,在感冒初起时及时服用。
说明书摘抄: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银翘散
出吴鞠通 《温病条辨》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清热解毒)
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辛散,不凉)
桔梗六钱,牛蒡子六钱(开散宣肺)
生甘草五钱,薄荷六钱(利咽喉)
竹叶四钱、芦根适量(甘寒生津、引热下行)
病重者,一日四服;轻者一日三服。
辛凉平剂,疏散风热。
治温病初起偏发热,见头咽疼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干,舌红,脉浮数 。
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 )
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辅料为蜂蜜。
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其余煎煮浓缩成稠膏。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
双黄连
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浸膏。
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Vc银翘片
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可见困倦、嗜睡、口渴、虚弱感;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桑菊饮
出吴鞠通 《温病条辨》上焦篇方
桑叶9g、菊花9g、薄荷5g(清利头面)
苦杏仁6g、桔梗6g(宣降肺气)
连翘5g(清热解毒)
甘草3g 芦根6g或鲜芦根适量(利咽喉、生津)
上述药物粉碎为末,开水(或鲜芦根煎汤)冲调,候温灌服;也可轻微煎煮,水沸后即撤火,加盖浸泡,候温灌服。
辛凉轻剂,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发热尚不甚,但咳嗽较明显的病证。
桑菊感冒片: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蔗糖、硬脂酸镁。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板蓝根冲剂
板蓝根冲剂
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不应作预防药,不宜常服。
抗病毒口服液
出处:71-75年间,辽宁治乙脑,由清瘟败毒饮改进而来。
石膏、生地黄、郁金、知母(清热养阴)
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
石菖蒲(开窍醒脑)
广藿香(芳香化湿浊)
芦根(生津)
辅料为蜂蜜、蔗糖、羟莘甲腊、羟苯乙脂。
清热凉血、泻火救阴、解毒开窍的排毒重剂。
治疗暑温病气分兼血热、热毒、神昏。
说明书摘录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禁 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4.发高烧体温超过38.5℃的患者,请上医院就诊;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安宫牛黄丸
出《温病条辨》
牛黄、犀角、郁金各30g(豁痰、清热、活血)
朱砂30g、珍珠15g,雄黄30g,金箔为衣(镇心安神)
冰片、麝香各 7.5克(芳香开窍)
黄芩、黄连、栀子各30g(清心肝热,引热下行)
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
豁痰清热、开窍。治温热病热陷心包,中风昏迷。
为热闭神昏而设,寒闭神昏不得使用。麝香损胎气,孕妇慎用。
如由闭证变为脱证时,应立即停药。
高热神昏、中风昏迷等服用本品困难者,应鼻饲给药。
清开灵
源自安宫牛黄丸
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豁痰、清热)
黄芩苷、栀子(清肺肝热)
板蓝根、金银花(清热解毒)
珍珠母(镇心安神)
清热解毒、定惊安神、豁痰开窍。
小柴胡颗粒
出《伤寒论》少阳病篇
柴胡12克,黄芩12克(解经郁、清腑热)
姜半夏9克,生姜6克(和胃降逆、开痰 ) 党参12克,大枣5枚掰,甘草9克(扶正和中)
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见精神短少,食欲不振,寒热往来,口干,苔薄白,脉弦。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
桔红丸(止咳橘红丸)
化橘红66g、法半夏33g、茯苓44g、甘草22g(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陈皮44g、炒苏子33g、桔梗33g、苦杏仁44g(宣降肺气)
瓜蒌皮44g、紫菀33g、麦冬44g、知母22g、地黄44g(养阴润燥)
石膏44g(辛寒清热)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用后可能见咳嗽先加重,待痰咳出后逐渐减轻。
全方不温,风寒咳嗽痰多时,当配辛温药物。
鲜竹沥口服液
鲜竹沥、生半夏、生姜(开痰)
枇杷叶、桔梗(宣肺止咳)
鱼腥草(清肺热、排脓消痈)
薄荷油。
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竹相关药物均性寒,易伤脾阳,脾胃虚弱者慎用。
咳嗽糖浆
川贝枇杷露:
枇杷叶、百部、前胡、桔梗、杏仁香精、桑白皮(宣降);川贝母(润肺);薄荷脑。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
宣降为主。
止嗽祛痰。适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或燥咳,见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
蜜炼川贝枇杷膏药方
川贝母、西洋参、北沙参(润肺、益气生津);枇杷、桔梗、苦杏仁(宣降);薄荷脑
润肺为主。
清咽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咽干咽痒有异物感,口燥咳嗽,咳痰不爽,肺弱常咳等症 。
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清热解毒);麻黄、前胡、枳壳(利水、降气平喘);紫菀(润肺);甘草
清热解毒、降气平喘为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宣肺解表。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后肺热旺盛、痰热阻肺的咳嗽,症见发热,胸膈满,咳嗽咽痛;现代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通窍鼻炎片
炒苍耳子120g、防风90g、白芷90g、辛夷90g、薄荷30g (走表,通鼻窍)
黄芪150g(固肺气)
炒白术90g(健脾燥湿)
辅料为蔗糖、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
白芷、白术50g 粉碎成细粉,剩余白术及其余苍耳子等五味加水煎煮成浸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制粒,包糖衣。
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和体虚自汗,反复感冒,益气,通窍。
鼻窦炎、脓涕不尽,加皂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