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流涎症,又叫烂舌根、传染性口炎。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生后1-3月龄的仔兔,成年兔较少见。在临床多见于刚买的幼兔。
一、病原
本病由水泡性口炎病毒引起,本病毒属于弹性病毒科,水泡病毒属成员,其大小为100—150纳米,保存于50%甘油生理盐水达3—4个月,加热至60℃或在阳光下,很快失去毒力。主要由消化道感染,病兔口涎含大量病毒,当污染饲料、饮水或饮喂工具时使健兔感染发病,口黏膜损伤亦是诱因。
二、症状
潜伏期一周,患兔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发病初期口腔黏膜潮红、充血,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内充满清亮的纤维索性液体,同时在唇、舌、硬颚和口腔其他部位黏膜上也发生水泡。水泡破溃后.出现烂斑和溃疡患兔有大量的唾液从口角流出.使唇外、颁下、胸部和前爪被沾湿,病程长者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坏死.并伴恶臭。局部的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发生炎症和脱毛。由于口腔黏膜损伤.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拒食.随着损害加重.患病严重的病兔体温升高至40℃~4l℃.发生消化不良或腹泻,消瘦后期瘫痪。一般严重者两天死亡,幼兔死亡率达50%左右。
三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口腔黏膜有水泡,潮红、溃疡。咽及喉头部积有多量泡沫样唾液。唾液腺轻度肿大发红.胃扩张内有多量黏稠液体.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初步诊断为免流涎症。但应和化学性刺激剂和有毒植物引起口炎相区别,一般口炎的患兔流涎较轻,检查多为饲草和饮水不当引起,问题解决并简单用药后症状很快缓解。而病毒性的用药效果不显著。 必要时用易感兔作感染试验。实验室检查取患兔的水泡液,水泡皮和口腔分泌物 等病料以Hank's液作1比5的稀释,加入抗生素后用6号玻璃滤器过滤,滤液接种于兔肾原代单层细胞或BHK21细胞株,如有本病毒存在,常于接种后8-12小时发生细胞病变,并可用已知抗体鉴定所分离的病毒,也可应用已知病毒检查康复兔血清中和抗体浓度,进行诊断。
五、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兔的保温和通风,检查饲料质量,防止发霉变质、饲草粗硬或混有尖锐异物。严防接触病兔,饲喂用水食盆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2%草木灰消毒。对家里健兔用磺胺二甲基嘧啶0.1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1次与以预防给药。
六、治疗
方法1 :用2%硼酸溶液冲洗患兔口腔.再涂抹碘甘油。给病兔每只每次口服病毒灵1片、复合维生素B1片.一天2次.连用5天。对发生腹泻的个别病兔.对症治疗.口服敌菌净每千克体重1片.每天3次。为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4克,分3次投服,连用5天。对脱水严重的患兔,进行腹腔注射补液。
方法2: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流涎病,效果很好。①青黛、黄连、黄茶各10g,儿茶、冰片、桔梗6g,明矾3g,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撒于病兔口腔内,每日3次,配合全身治疗,内服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0.4g,每日 1次。②黄芩、黄莲各259,栀子、儿茶、银花各20g,共研细末,取适量撤于患处,每日3次。同时内服磺胺嘧啶,每公斤体重0.2g,每日 2次。采用上述疗法,用药3-6日,即能康复。对于未发病的仔兔,可选服六神九、消炎丸、长效磺胺片,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水拌料喂,即可预防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