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眼底
在阅读此章之前,我建议大家多检查一下正常的眼底,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了解不同品种正常时候的眼底状况。每次在体检时都可以使用眼底镜对眼底进行观察。
鉴别诊断包括:
● 脉络膜毯反射颜色的变化。
● 视盘在脉络膜毯和非脉络膜毯反射区的相对位置
● 视网膜上血管的数量和直径。
● 在眼底色素缺少的动物,可见脉络膜毯和眼色素的减少。
视网膜的检查方法
正像在前面所讲到的,对于视网膜要采取符合逻辑的分象限的检查方法。这些异常表现在:
● 视网膜的位置:使用常规的眼底镜,将焦距调节在屈光度为“+”的位置(多数的眼底镜是黑色数字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看到视网膜脱落的现象。当焦距调节在屈光度为“—”的位置(多数眼底镜是红色数字)可以看清视盘下的结构说明病变是视网膜的发育不良。
● 脉络膜毯反射:过度的反射说明视网膜出现薄化的现象,
如果出现混浊的现象则表明有视网膜脱落或有细胞的浸润(见图1、图2)。
● 视网膜的血管:如果出现充盈或出血则说明高血压可能存在。如果出现血管周围被白色物所包裹,则说明可能是后葡萄膜炎的问题造成的。血管粗细的改变,则要怀疑有后葡萄膜炎的存在,特别在此时还会出现脉络膜毯的过度反射。
视网膜功能的评估
家养的品种评估视力的好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好在动物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的检查可能对评估视力会有帮助。有时我们在临床检查时进行视力检查只进行了一部分的检查,就认为动物有视力或没有视力,这有很大的片面性。其中最需要记住的是瞳孔光反射消失,这并不意味着动物已经失明。
● 棉球实验只能粗略的评估动物能否看到大的移动物体
● 迷宫实验也只能是个粗略的评估动物视力的一种方法。
● 瞳孔光反射只能说明在视觉通路在外膝状体这个层面和少数的神经节传导功能是正常的。
● 视网膜电图(ERG)是记录光感受器对光刺激的反应。ERG可以暗室或亮室内进行,分别评估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但最常用于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评估动物是否有进行性视网膜萎缩的问题的存在。
● 视网膜电图还用于动物因为青光眼导致了神经节细胞功能的损伤的检查,因为神经节细胞在青光眼是早于光感受器就出现损伤的。
玻璃体正常和异常的表现
在考虑到视网膜和相关的疾病前,先要考虑玻璃体是否正常。玻璃体是由水、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等组成的胶状结构。玻璃体主要的作用是屈光介质、维持眼球的形态和保持视网膜与脉络膜粘附在一起。玻璃体主要的疾病是伴随年龄出现的发育和退行性的变化。除此以外,视网膜或睫状体的出血和炎症也可以导致玻璃体的出血或玻璃体的炎症。
主要的先天性的异常是永久增生性原始玻璃体。玻璃体最初出现玻璃状血管结构,有些类似于玻璃管。有些成年动物会出现透明玻璃管遗迹或永久原始玻璃体遗迹时会影响视力(见图3)。永久增生性原始玻璃体和永久晶状体血管膜都存在很大的致盲的可能,特别是在有遗传性的品种,如杜宾犬。
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的改变包括:
●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变成液态。
● 星状玻璃体退变:小的球状结构悬浮在玻璃体内。
● 闪光性玻璃体液化:微小的胆固醇颗粒漂浮在玻璃体内,像雪花状,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
上述改变都有一个美丽的名称,但一般都不会过多地影响动物的视力,除非玻璃体液化导致了视网膜脱落的发生。没有人能判断最终哪个动物会出现视网膜脱落。
先天的视网膜的疾病
柯利眼异常
这是一种先天性(刚出生就会存在的)的发病率很高的疾病(60%的粗毛柯利犬发病,边界牧羊犬的发病率较低),但仅有一少部分会出现失明(见图4)。
这种病的特征病变是:
● 所有的病例会出现脉络膜或脉络膜视网膜的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为在视盘的背外侧出现不同大小的脱色区域。有些病例在出生后的几周会有色素沉着并且遮盖住这些区域,让人有一种“看上去正常”的假象。所有的动物在6-8周的时候需要检查。蓝色眼睛的犬缺少色素,所以评估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同时色素缺乏还导致了这些区域的脉络膜血管的异常,如数量的减少、直径的变化。
● 视神经乳头的发育不良不是所有的犬都会出现。这种发育不良可能是典型的或是非典型的或是中间区域的。某些大的发育不良会导致视网膜的脱落,最后导致动物的失明。解决此问题可以使用激光将脱落的视网膜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可以防止进一步的视网膜脱落。
● 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包括:过多的弯曲、或玻璃体内视网膜血管襻,这会导致出血和前房积血,最终导致再次失明。基因造成的视网膜的问题非常复杂,目前国际还不能完全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
视网膜发育不良
这种异常是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可能的原因有:
● 在子宫内感染蓝舌病毒、犬疱疹病毒、猫瘟病毒。
● 辐射(实验动物可以证实)。
● 维生素缺乏(VA缺少)。
● 遗传性的因素在兽医临床最常见。犬的遗传性的视网膜发育不良包括:
● 伴随早期彻底的视网膜脱落的视网膜完全的发育不良。比如在希利哈姆更 、贝灵顿更、拉布拉多犬(骨骼的异常是显性遗传,但是视网膜的异常是隐形遗传)。
● 多灶性的视网膜发育不良:所有这些品种的视网膜发育不良都是隐性遗传的,但是一直困扰眼科医生的是,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只犬可能出现视网膜褶皱,但另一只犬就出现视网膜脱落的问题。
● 当动物只出现非常细小的褶皱时,观察到异常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繁育者来讲,这类疾病是不建议繁殖的。
● 小的褶皱会消失-这常发生在比格犬,视网膜和眼球的生长
速度不同步,导致了视网膜的褶皱出现。
广泛的进行性的视网膜萎缩
广泛的进行性的视网膜萎缩(GPRA)是用来形容遗传性的光感受器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化。发育不良说明了光感受器从未发育正常过,退行性变化是形容光感受器最初没有缺陷,后来逐渐萎缩。尽管不同品种出现PRA的时间不同,但是临床表现基本都相同。表现如下:
● 失明开始于夜盲,然后出现昼盲。
● 脉络膜毯的过度反射说明视网膜层的薄化(见图5)。
● 在视网膜萎缩的过程,出现视网膜血管的弱化和视盘的苍白。
● 在非脉络膜毯区域可见片状的脱色素区域。
● 最终瞳孔光反射消失,但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可靠的检查方法。
● 会继发白内障的发生,有趣的是在某些品种高发。
鉴别诊断:
● 病史-品种和年龄是最先要考虑的。当出现白内障的时候要
询问是失明发生在先,然后出现白内障的,还是在失明和白内障几乎同时发生。
● 特征性的眼睛后段的异常。
● 要通过视网膜电图来确诊。在出现白内障的病例也需要进
行视网膜电图的检查。
● 关键的鉴别诊断是炎性的视网膜病变。全面的进行性的视
网膜萎缩表现为:
- 全面的:如果整个视网膜都出现过度反射时,进行性的视网膜萎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炎症后的萎缩表现为严格性的局限性的病变。
- 进行性的:进行性视网膜萎缩时,视网膜的萎缩在逐渐加重,但是炎症后视网膜过度反射的病变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