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例使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成功治疗犬肱骨骨折的病例
    来源:辈宠网

胶原在动物体内含量丰富分布广泛,骨组织中含有Ⅰ型胶原。Ⅰ型胶原能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增强其成骨能力。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类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1]。近年来大多数研究热点聚焦于将羟基磷灰石与胶原组成复合体[2-4]。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与天然骨具有相似的成分、组成、结构和性能[5]。两种材料复合到一起,充分发挥了胶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较强的组织亲和力及羟基磷灰石良好的骨传导作用能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的优点[6],两者的结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为骨缺损修复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天津乖乖宠物医院骨科实施了一例使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治疗犬肱骨骨缺损的病例,患犬右前肢粉碎性骨折导致骨缺损,骨缺损部位使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进行填充,结合锁定骨板配合克氏针治疗,术后预后良好。手术具体实施如下。

1.临床检查

马犬,母,5月大,20kg。晨起主人在小区遛狗,意外让汽车撞到右前肢。体温38.2℃,心跳150次/分,呼吸30次/分,精神尚可。右前肢无法承重,呈三肢跳跃;局部肿胀,触压患处患犬疼痛剧烈,激烈抗拒触诊,患肢触诊有骨摩擦音;经X光检查(图1),于肱骨远端1/3处呈粉碎性骨折,有错位,骨缺失严重。确诊为肱骨粉碎性骨折。因患处无法进行外固定,所以决定手术切开整复,采取了骨板锁定配合克氏针的内固定及使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进行填充骨缺损部分的治疗方法。


图1. 患肢x光片不同卧位显示肱骨发生粉碎性骨折(箭头指示骨折位置)

2.手术治疗

2.1 器械及用品

吉多多Gedodo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北京湃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常规外科手术器械、骨科手术器械一套,及其他手术用品等高压灭菌后待用。

2.2保定、止痛镇静麻醉及清创

患犬于手术台进行左侧卧保定,痛立定止痛0.1ml/kg,乙酰丙嗪镇静0.3mg/kg。对患肢进行整体剃毛、消毒处理。丙泊酚5mg/kg诱导麻醉配合异氟烷吸入麻醉。

2.3手术切开

从肱骨中段至外上踝切开皮肤,切开皮下筋膜和脂肪,小心避免伤及头静脉和腋肱静脉。沿肱三头肌的前缘切开肱深筋膜,此切口应平行于头静脉和腋肱静脉以便于将血管拉开,钝性分离深筋膜,向前牵拉肱头肌和头静脉,牵拉时必须注意保护桡神经。然后切开胸前肌附着的骨膜处。接着将胸前肌从肱骨切开部位向前拉,从肱骨上钝性分离肱肌并与肱三头肌和桡神经一起向后牵拉。暴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的挫灭组织及血凝块,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2.4整复复位

助手握住患肢肘部向后牵引,术者左手抓住肩关节处向前牵引,使骨折两断端离开,从肱骨近端前侧钻入1支直径2.5mm的克氏针进行维持固定,然后取长度适合的加压锁定钢板置于前外侧,电钻钻孔后分别拧入数枚螺钉,骨折复位后使用填充体积为2cm3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填充骨缺损部分,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植入时,迅速吸血后填充到骨组织骨折缺失处,并与骨组织良好的贴合,填充材料吸血后由白色转变为血液的颜色(血红色)。然后创口冲洗后关闭切口。术中创口见图2。


图2. 术中创口照片(A图为未填充骨材料时的创口,箭头指示骨折线;B图为填充骨材料后的创口,箭头填充骨缺损部位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2.5闭合切口

彻底止血,清创后,分别用结节缝合法缝合肌肉和皮肤切口,涂碘消毒。术后对患处进行X光拍照,结果见图3。填充骨缺损部位的胶原基质骨修复材料成分为胶原羟基磷灰石,由于材料密度小于松质骨的密度,在植入材料的初期在X光下不显影。


图3.术后患肢X光拍照(箭头指示填充骨缺损部位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其在X光下不显影)

2.6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犬限制活动。头孢曲松按50 mg/kg体重剂量,生理盐水200ml混合一次静滴,连用一周,5%葡萄糖150ml,10%萄萄糖酸钙15m1,VC 10mI,混合一次静滴。连用一周,当归 2ml一次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一周,痛立定2ml一次皮下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一周,骨肽2ml一次皮下注射,连用一周。

3.预后结果

术后20天复查。患处进行X光拍照,X光下原有骨缺损部位消失,说明使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填充骨缺损处已有新的骨组织生长,骨缺失处已经愈合,患犬走路恢复正常,拆除克氏针。术后预后良好。X光结果见图4。

图4. 术后20天复查X光图,断端愈合良好(箭头指示填充骨缺损部位,X光下显影表明已有新组织生长)

4.讨论

导致犬肱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有外力撞击损伤、自身剧烈运动撞击损伤以及犬之间的撕咬打架等[7]。损伤或撕咬严重会导致患犬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会伴随骨缺损。其他病因如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8]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也会导致骨缺损[9]。骨缺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复位不稳定,会导致患处慢性疼痛和僵硬、骨折处畸形愈合[10]、软骨退变、创伤性关节炎等[11]。为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产生,需要对骨缺损处及时进行修复治疗,临床上常用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为骨移植。临床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材料等,其中人工骨材料由于取材广泛、良好的骨传导性及诱导性、性价比高、易于操作等优点[9]现已成为骨缺损治疗的常用手法。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为新型仿生人工骨材料,由I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通过生物矿化工艺复合制备而成。I型胶原蛋白以质检合格的牛跟腱为原料,采用精准酶切技术除去了胶原蛋白分子C端和N端非螺旋区域的免疫原性端肽,完全去除了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原基骨修复材料采用了生物矿化技术,制备的材料为多孔结构,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微结构。在植入体内后,多孔结构表面形成富Ca-P层和类骨磷灰石层[12,13],可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胶原和矿物的沉积以及成骨细胞的粘附,一旦成骨细胞粘附于材料表面,便可在细胞的调节下进行骨生长,修复骨缺损部位。这种结构使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有很好的传导成骨活性,利于新骨的形成。不仅可兼具组分材料的性质, 也具备了类似天然骨的仿生结构,可替代自体骨的使用,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适用于多种骨缺损的填充修复,如各类骨折骨缺损修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修复;脊椎及关节融合术中的植骨融合;矫形植骨融合;骨良性囊性病变或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修复;其他无植骨禁忌的骨缺损修复等。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