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轴型皮瓣移位术治疗犬皮肤大面积缺损
    来源:辈宠网

轴型皮瓣是包含有皮下动脉和静脉的带蒂皮瓣。皮瓣一般为长条形,切取皮瓣的方向一般与皮下血管方向一致,皮瓣进行移位后因由蒂部提供良好血液供应,可以很快存活。轴型皮瓣在国外小动物临床应用已经有多篇文献报道,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皮肤缺损、猫腋下难愈性创伤等的治疗。皮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有效、疗效确实等特点,可以解决很多临床难题,非常值得推广。

1 病例简介

3岁龄雌性比熊犬,未绝育,体重5kg,免疫驱虫完全。2013年7月20日晚外遛期间被一只大型犬咬伤后被带到附近动物医院进行救治,因其皮肤存在大面积缺损接诊医院未做手术修补,只是给予常规外伤处理并建议犬主进行保守治疗。至7月27日被咬伤处因感染出现化脓发臭,患犬食欲不佳,主人遂带其转到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经与主人沟通决定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2 术前检查

2.1 一般检查

患犬体温39.5℃,心率128次/min,呼吸频率36次/min。伤口严重化脓,周边皮肤发黑坏死(见图1);腹股沟处存在同样的皮肤缺损。

图1 大面积皮肤缺损、严重感染化脓、周边发黑坏死

2.2 实验室检查

做了血常规检查和生化全项,结果显示除白细胞中度升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表1 血液生化分析结果

3 治疗过程

3.1 麻醉

麻醉前在臂头静脉安放留置针,建立静脉给药通道。

诱导麻醉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内径6mm带球囊),2-2.5%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连接使用心电监护设备。

3.2 消毒清创

患犬呈右侧卧姿势,伤口周围大面积剃毛。碘伏消毒后消毒区域常规铺设创巾,清理伤口及周围化脓和坏死组织。生理盐水2000ml加压冲洗。

3.3 分离皮瓣及对接

采用浅表后腹上部轴型皮瓣。浅表后腹上部轴型皮瓣是多功能皮瓣,用于覆盖后腹部、肋、包皮、股和后腿部的缺损。

将患犬仰卧保定。在腹正中线预作为切口正中的部位标记出皮瓣。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确定皮瓣大小以及乳房乳突数目。在第一和第二或第二和第三对乳腺之间的平行线做月牙形切口,在腹外部斜腱膜水平剥离皮瓣,深达乳房肌,并使皮瓣基部的宽度稍微超过皮瓣体的宽度,分离出的皮瓣见图2。按照手术需要,牵拉皮瓣覆盖住皮肤缺损。对接皮瓣与缺损缘,放置引流管,并对接缝合皮肤切口边缘。手术后情况见图3。

图3 术后创口及皮肤缺损处对接缝合情况

3.4 术后护理及结果

术后每天及时清理伤口并涂抹碘伏,并且连续7天给予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250mg,溶解于100ml 0.9%的NaCl溶液后静脉滴注,每日两次;拜有利40mg,皮下注射给药,每日一次。术后当天禁水禁食,第二天开始正常给予饮水和食物。术后第12天,手术创口一期愈合良好,拆除皮肤缝线(见图4)。后经电话回访,得知该犬完全恢复健康。

图4 术后第12天手术创口愈合情况

4 小结

4.1 术后引流液排出处应使用非加压绷带进行包扎,以减小伤口被污染的风险。大多数的动物在术后16-72小时就已经没有液体从引流部位流出了。

4.2术后要给动物佩戴伊丽莎白项圈以防止出现自我损伤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4.3 在术后1-2天内皮瓣缝合处存在淤血和远端水肿是很常见的现象,通常不需进行任何治疗即可自行消退。

4.4 在术后第3天和第6天应该对皮瓣的完整性以及血管灌注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发生了坏死,要及时清除掉累及的组织,然后让缺损部位1期愈合,或是保持开放以使其2期愈合。

4.5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渗出、血清肿形成、感染以及切口部分裂开。可以通过手术方案的仔细制定和皮瓣的精确良好放置,避免皮瓣边缘存在有拉力和使用持续性吸引引流的方法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大多数创口发生裂开的病例可以通过去除坏死组织,创口护理和更换绷带等保守疗法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海彬等主译/(美)福萨姆等编著. 小动物外科学(第2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1.1.

[2] 任晓明主译/大卫(Thomas DaVid)主编. 图解小动物外科技术(第2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12.

[3] 姚海峰. 带蒂大网膜和轴型皮瓣移位术治疗猫严重肛周瘘 [J]. 中国兽医杂志, 2013第2期.

[4] Karen M. Tobias. Manual of small animal softtissue surgery [M]. Wiley-Blackwell Press, 2009.11.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