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一例犬甲硝唑中毒的诊治报告
    来源:辈宠网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犬甲硝唑中毒病例的诊治过程。过量甲硝唑对犬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严重损伤,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升高。及时停用甲硝唑并采用肝泰乐和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病犬得到成功救治。

甲硝唑是目前常用的抗厌氧菌的药物,其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唾液、乳腺、肝脓的脓液中,也可进入脑脊液。医学报道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神经系统、泌尿道、过敏反应、流产、胎儿畸形等方面⑴。本病例中发现犬甲硝唑中毒主要表现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吉娃娃犬,雄性,2岁,体重5 kg。2010年5月 4日畜主喂服甲硝唑(0.2 g/片)一次2片,3次/d,治疗该犬腹泻。用药两天后,该犬基本康复。为巩固疗效,畜主按相同剂量继续投喂两天,5月6日晚上发现该犬呕吐,5月7日该犬表现呼吸急速,食欲废绝,呕吐,后肢无法站立,肌肉震颤。5月8日送到本校动物医院治疗时体温37.8 <,厌食,多饮,侧卧在地,四肢伸直呈划水状,头部不自主地晃动,偶尔前肢能短暂站立,但后肢无力。腹部触诊敏感,抽血进行生化检测,结果见表1。根据临床症状及用药情况,诊断为甲硝唑中毒。

表1血液生化检测结果

项目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91

U/L

6〜60

丙氨酸转氨酶(ALT)

310

U/L

20 〜123

碱性磷酸酶(ALP)

82

U/L

37 〜219

总胆红素(T BILI)

4.5

Nmol/L

1.7〜10. 3

直接胆红素(D BILI)

0.3

Smol/L

0 〜5. 1

间接胆红素(I BILI)

4.2

Umol/L

1. 7〜5. 1

尿素(Urea)

5. 29

mmol/L

2. 5〜9. 6

肌酐(CREAT)

87. 1

]mol/L

44. 2〜114. 9

2治疗

停止使用甲硝唑,每天静脉注射5%葡萄糖 100 mL、维生素C 400 mg、肝泰乐100 mg,连续治疗5d,5月9日至5月11日的治疗期间,该犬体温保持在38.3〜38.7 °C,食欲废绝,多饮,四肢慢慢可弯曲,尚不能站立,头可以自由转动。5月 12日有食欲,但还是无法站立,5月13日能站立,食欲好,基本恢复正常。

3讨论

甲硝唑中毒可根据甲硝唑的用药剂量、疗程,是否出现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是否好转来进行诊断。甲硝唑治疗犬厌氧菌感染的常规用量为口服10-20 mg/kg,每日2〜3次[2],本病例中该犬口服甲硝唑的剂量为正常的4倍,在连续用药4 d后表现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停药后对症治疗5 d恢复正常。

甲硝唑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包括呕吐、腹部疼痛,食欲减退等,本病例中也出现了上述症状。甲硝唑引起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还有中毒性肝炎、黄疸性肝炎、肝坏死等[3]。本病例中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升高,提示过量甲硝唑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也很明显,该犬出现四肢划水状、抽搐、肌肉无力等神经症状。这是因为甲硝唑属于咪唑衍生物,易透过血脑屏障,用量偏大可使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高,导致精神兴奋及惊厥等不良反应[4]。

由于甲硝唑中毒没有特异性的解毒药,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出现神经症状时可以静注安定肌肉注射氯丙嗪,肝损伤可使用肝泰乐、维生素C 保肝,肝泰乐又称葡萄糖醛酸内酯,能与肝内的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的或低毒的物质经尿排出,保护 肝脏药物很多,目前尚无特效药。肝脏在药物代谢 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保肝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 化而排出体外。如果应用过多的保肝药物,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所以保 肝药物不可滥用。一般的病例应以维生素类药物 为主,病情重的可用白蛋白或新鲜血等。值得提醒 的是出现呕吐症状是机体的保护反应,一般不建议使用或胃复安进行止吐处理。本病例提 示临床上使用甲硝唑应注意使用的剂量及疗程。

此外甲硝唑70%从肝脏代谢,30%经肾脏代谢,肝肾 有损伤易导致甲硝唑在体内发生蓄积而中毒[5],因 此对有肝病、肾病的犬及老龄犬一定要慎用或减少剂量,以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刘洁.甲硝唑的副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  (3): 170-172.

董军.犬猶用药速查手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35.

蒋克春.甲硝唑的毒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J].航空军医, 2003,31 (4) :183-184.

邱美珍.甲硝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J].中国药师, 2006,9(3) =257.

彭建新.甲硝唑不良反应99例文献分析[J].中国医师, 2008,11(1): 96-98.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