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幼犬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辈宠网

疫苗接种是预防犬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疫苗接种不但可以降低犬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犬对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小动物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犬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能抵御相应特定疾病的发生,即采用某一疫苗免疫接种后的犬仍然发生这种传染病,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探讨幼犬免疫失败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大大提高幼犬疫苗免疫的成功率。

1 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1疫苗质量

决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疫苗本身的质量。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病毒疫苗主要分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从疫病防治的角度来看,弱毒疫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为弱毒疫苗株病毒能在犬体内有限增殖,引起相当于亚临床感染的免疫刺激强度,使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性。然而,弱毒疫苗也有它的缺点和薄弱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弱毒疫苗株的毒力稳定性问题。如果毒株不纯,混有强毒力的病毒粒子,或者弱毒株的毒力不稳定,通过突变或与野毒株发生重组,在接触易感的犬后发生毒力回升现象。刚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使被接种的犬感染发病,构成传染来源,甚至引起疫病流行。另外,疫苗中毒株的差异、疫苗中病毒颗粒(病毒价)、疫苗种毒的免疫原性等也是判定疫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此外,使用过期疫苗;疫苗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能保证低温条件,使疫苗滴度降低;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导致疫苗活性降低;冻干疫苗未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从而造成疫苗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免疫接种部位不正确、接种剂量不足等,均可影响疫苗的效价及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效。

1.2 机体状况

犬自身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往往是导致犬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首先体温变化可以影响免疫反应,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有可能导致免疫的失败。其次抗原进入机体后,会产生不同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尤其是多种维生素如A、B、D、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缺乏时,均会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的数量,从而导致免疫反应滞后或免疫应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此外,幼犬机体使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磺胺类药物及细胞毒类药物等)都会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导致免疫失败。

1.3 母源抗体

幼犬的母源抗体90%是通过初乳获得,其余通过胎盘获得。母源抗体对幼犬早期抗感染是有益的,但也是干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对于保护幼犬避免早期感染传染性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犬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以及种犬所用疫苗的不同,造成不同来源的幼犬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同一母犬所产生的幼犬,由于获得母乳量不同,造成体内母源抗体也存在差异。如果所有幼犬均固定在相同日龄进行首免,母源抗体过高的幼犬反而可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而母源抗体过低的幼犬则可能在接种疫苗时已处于传染病潜伏感染期,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即使是来自同一种母犬的幼犬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滴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若采用固定的首免程序,则会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所以对那些母源抗体不高甚至没有母源抗体的幼犬则不可推迟首免日期,否则一旦接触病原体,极易酿成疫病暴发。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监测母源抗体,掌握抗体消长规律,并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对不同免疫状态的犬使用不同的免疫程序制定的免疫程序因各犬群母源抗体水平不同,进行抗体监测才是制定免疫程序最科学合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1.4潜在感染

当幼犬在接种疫苗时,可能已经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时,此时接种疫苗后往往会在短期内发病。在没有完成整个免疫程序前,年幼易感的犬生长在犬传染性病毒污染环境中,则会很容易感染发病。

此外,机体应激、免疫缺陷及遗传等因素对也会幼犬的免疫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免疫失败。

2对策

2.1 加强幼犬及母犬的饲养管理

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及时进行母犬及幼犬驱虫,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避免幼犬与传染源进行接触,同时,在母犬临产前,注射灭活疫苗以提高幼犬体内母源抗体的含量,提高幼犬的机体抗病能力。

2.2 提高免疫人员的技术水平

强化无菌观念,防疫器皿严格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疫苗现配现用,在有效时间内用完,注射疫苗部位要准,一般来说,肌肉注射优于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时,应选择肌肉丰满且远离大血管和神经部位。剂量要准确,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疫苗,注射时尽量减少幼犬应激反应。

2.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到科学预防接种

在对犬进行免疫接种时,不论是使用弱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均易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如犬细小病毒当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小于1:10时,95%的犬可产生免疫反应,当HI效价为1:20时,则仅有50%的犬能产生免疫应答,随着母源抗体的进一步增高,能产生免疫反应的犬则进一步减少,这就为确定免疫时机带来了困难。免疫早了因母源抗体水平高,干扰主动免疫的产生,免疫晚了又会因母源抗体低,被强度感染而发病。在对新生幼犬进行免疫接种时,采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相结合,可以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为了解决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和幼龄犬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应激及潜在感染等问题,从6~10周龄被动注射单克隆抗体或高免血清,能有效地抵御了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强毒感染,随着单克隆抗体的代谢,随后接种弱毒疫苗,这样既消除了不利因素,又发挥了弱毒活疫苗的优点,免疫效果确实可靠。采用该程序免疫可以减少免疫次数,对于母源抗体较低的幼犬免疫一次即可获得保护;而母源抗体较高的幼犬,免疫两次即可获得保护。

总之,在幼犬免疫过程中,选择质量优良的疫苗,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配合使用一定量的单克隆抗体,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充分考虑犬内外环境不利因素对免疫的干扰,把握防疫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能获得免疫保护。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