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猫巴尔通体病(猫抓热)
    来源:辈宠网

译者按

本文章源自《the feline patient》第三版第12章。如有翻译谬误之处,或者翻译不妥当而您认为有更好的翻译处理方法,请联系译者wenfeng.liu2@pfizer.com,感谢不吝赐教。

概述

巴尔通体(之前叫罗克利马体)是需要复杂营养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亲红细胞的,红细胞内的,兼性的,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球杆菌或杆菌1-2μm长,略卷曲,银染色阳性。而巴尔通体是最被熟知引起人猫抓热CSD疾病的病原,该病原亦与细菌性血管病,内脏型细菌性紫癜,败血症,心内膜炎,视网膜炎和眼神经水肿,骨质溶解,和肉芽肿型肺炎相关。免疫力健全的个体倾向产生局部或区域性的淋巴结感染,引起脓性肉芽肿型淋巴结炎;免疫缺陷的个体经常产生菌血症和弥散性的疾病。

尽管巴尔通体有超过20种,其中仅有4种见于猫:B.henselae,B.clarridgeiae, B.kohlerae, B.bovis(之前叫B.weissii);当前,仅前二者具有临床和人兽共患病意义。节肢动物虫媒,尤其是猫蚤,是巴尔通体猫对猫传播的主要传播者。未检测到在无蚤环境下,猫对猫的直接传播和母猫对仔猫的垂直传播。巴尔通体从猫至人的传播主要通过人与猫的接触(抓挠,咬伤);小比例的人巴尔通体病例(5%)缺失猫暴露史,提示可能亦存在昆虫传播路径。与抓伤相比,猫唾液/咬伤似乎是巴尔通体传播的不常见方法。

巴尔通体的流行性因区域各异。北美总的流行率是28%。适合跳蚤的气候下相对更为流行(东南60%,夏威夷53%,太平洋海岸40%,中西部7%,落基山4%)。日本的流行率6-22%。幼猫和野生猫有更高的流行率。FeLV感染状态未呈现对感染巴尔通体的影响。

巴尔通体作为致病微生物的角色在猫尚不明确。实验感染于猫,引起接种部位肿大,淋巴结病,发热(持续2天至数周),生殖紊乱(不育,死产),和脾脏增生。炎性损伤见于慢性实验感染猫的肝,脾,心肌,和肾脏。自然感染的猫(基于血清学)呈现更高概率的胃炎/牙龈炎,和一些泌尿疾病。在一些有特发性外周淋巴结病的猫,巴尔通体样微生物呈现于细胞内。

最近的研究表明,来自正常和感染(自然感染和试验感染)猫(有或无前葡萄膜炎)的水性体液呈现血清学巴尔通体阳性和巴尔通体微生物。B.vinsonii亚属berkhoffii在狗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肉芽肿型淋巴结炎和肉芽肿型鼻炎。

人CSD的症状有淋巴结病,发热,全身乏力,肌痛,厌食,体重丢失和头痛。巴尔通体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无论免疫状态如何。任何呈现符合CSD或其他巴尔通体诱导疾病临床症状的人均应寻求医生以确诊。如果确定是巴尔通体,应建议停止暴露于感染动物。

诊断

主要的诊断

PCR:通过PCR扩增全血,新鲜组织和冷冻组织样品中的巴尔通体DNA。

血液或组织的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液或组织使用血液平板在5%的二氧化碳和高湿度下培养,35摄氏度,需要长达56天生长出可见的菌落。

辅助的诊断

蛋白质印迹,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或ELISA用于测定巴尔通体抗体:这些测试在免疫缺陷的人收养猫之前进行,有助于进行筛查。血清学测试有助于提供流行病学分析,但临床诊断作用有限。血清学测试用于确定人的猫抓热病。

诊断笔记

血清学测试不能预测潜在的传染力,因为猫可能是血清学阳性的,而培养是阴性的,尽管高滴度常与菌血症相关。

培养猫的样品是精确的诊断方法,但菌血症也许是间歇性的,可能有必要重复培养。使用特殊的收集管,至少收集1.5mL血液。

培养人和狗的样品不成功;PCR对诊断人和狗的CSD更为有效。

治疗

主要的治疗

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在猫可降低菌血症,但不大可能清除感染。除非存在明显的发病,否则不推荐治疗。有效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10mg/kg PO q24h,7d,之后q48h 5w];多西环素[10mg/kgPO q12h],利福平[10mg/kg q24h],恩诺沙星[5mg/kg PO q24h],使用2-4周。治疗3周后再次筛查。对于人,推荐使用阿奇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免疫力健全的患者治疗2周;免疫缺陷的患者至少治疗6周。

外寄生虫控制:使用蚤防治药品,有助于预防巴尔通体病。

治疗笔记

对人的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因为临床研究很有限。

预后

携带巴尔通体的猫通常存在不明显的感染,预后良好,不会产生任何严重的疾病。CSD在人通常是自限性的,或抗生素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对于免疫缺陷患者,会复发,要求延长治疗时间。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